第60章 获得成就:人才济济
陈盛闻言,不禁微微皱眉,
他倒是忽略了,大齐对于商人地位的鄙夷。
张骞好歹也是士子之身,让其做商贾,那不是在侮辱人么?
大意了,这次是自己大意了啊。
说起来,重农抑商之事,本身并无不妥。
毕竟民以食为天,农业乃立国之本。
若人人都去经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那才是取死之道。
但凡事皆有例外,也要结合具体情况。
大齐如今国库空虚,百废待兴,急需提升商贾地位来增加税收。
如此一来,方能缓解燃眉之急。
陈盛神色一凝,默默收敛思绪。
当务之急,还是应当说服面前张骞。
他的目光扫过张骞,语气平静道:
“先生此言差矣。”
张骞一怔,眼眸中闪过一抹错愕,
“还请陛下赐教。”
“赐教不敢当。”
陈盛摆摆手,随口继续道,
“朕只是说出自己一些浅见罢了。”
“先生刚才言,商贾之道乃是小道,难登大雅之堂。”
“朕却不这么认为。”
“哦?”
张骞眉头一挑,眼眸中闪过一抹意外之色。
“还请陛下明示。”
陈盛再次开口询问,目光之中隐隐闪动着光芒。
“先生可知,何为国之根本?”
张骞微微蹙眉,觉得陈盛的问题太过简单。但还是开口道:
“自然是农耕。”
“先生所言不错。”
陈盛微微颔首,眼眸却愈发明亮起来,
“但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大齐以农为本,百姓耕种,缴纳赋税,此乃天经地义。”
“可如今的状况,却与往常不同。成渝府去年丰收,粮价却被压得很低。百姓虽得了丰收之名,收入的银两反而缩水不少……”
“再比如前年西北大旱,粮价连番了数十倍。外地的粮商手握大批低价粮食,却偏偏入不得西北。导致西北饿殍无数……”
“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先生以为大齐是真的缺粮么?”
张骞沉默了,有些话他心里门儿清,但却没有胆子在陈盛面前说出来。
“朕来替先生回答。”
陈盛声音提高几分,
“这种情况下,比起缺粮,我大齐更缺商贾!”
“商贾流通货物,互通有无,能极大缓解各地压力。”
“更能为国库带来税收,充盈国库。”
“有钱,才能招兵买马,才能赈济灾民,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如此,商贾之道,岂能说是小道?”
张骞陷入沉思,
陈盛一番话,如醍醐灌顶。
让他看到与往日认知截然不同景象。
一时之间,他竟然有些迷茫了。
难道商贾并非小道,而是天下人理解错了?
陛下他生长在深宫,为何会有这般见地!
难不成……陛下便是古书上记载的明君?
张骞眼眸微微亮起,朝着陈盛深深一拜。而后郑重其事的躬身行礼道:
“陛下所言,振聋发聩,让草民茅塞顿开。”
“草民目光短浅,差点误了陛下大事。”
陈盛见状,心中一喜。
有戏!
他连忙扶起张骞,
“先生快快请起。”
“朕还需仰仗先生,为我大齐开辟商路,富国强民!”
“之前的政令如何,朕管不了。但朕希望,未来的大齐乃是农商并举,富庶强盛之国!”
“张先生,你愿意帮朕么?”
张骞眼中闪烁着激动光芒,他原本以为自己一身才华,只能埋没于圣贤书之间。
没想到,今日竟能得到皇帝陛下如此赏识。
一想到自己将参与其中,亲手建立起农商并举的大齐,他便感觉内心之中无比火热!
“陛下如此信任,草民定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好!”
陈盛大笑一声,无比畅快!
他亲眼看着张骞的【忠诚】一路突破60,一直暴涨到了95,便明白面前的张骞,已然被自己收入麾下!
不过……
他似是想起了什么,突然从一旁的书架上,拿起了一本古籍——《开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