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战船在当时可算作是巨无霸,长近六十米,最宽处近十米,连外露船舱最高处约十五米,同时设置了的是风帆与磨盘式螺旋桨这两种推进力。最重要地是这三只战船外侧都有防护铁甲,寻常地箭矢巨弩根本伤不到分毫!为了这些船载铁甲的装配特点,陆仁、马钧、徐老,还有其他的许多工匠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试验了多少次才定下合理地数值。现在按他们的初步计算,既能保证船只的坚固程度,又能不过份影响船只的航速。此外陆仁还借助夷州本
身较好的捕鱼业基础屯积下了一批鱼油,希望能用这些鱼油来作船只铁甲的防锈与减少水中阻力的用品。(行不行瓶子不知道,希望专业人氏能指点一下,要求合理一些)
战船除去外露的船舱之外,船身内部亦分为了三层。最下层摆放各类物资与压船物品。上两层陆仁却采用了欧洲大航海时期船只地炮口式结构,这在三国时代只怕还是首次。当然,陆仁没有火炮,但他有改良型的远程巨弩与半自动排弩。布置在各个炮口的巨弩能作三十
向范围调整与五十度的水平角度调整。考虑到一些因,这些船内的弩(炮)窗单侧两层加起来也只有二十个(设定是两米半的弩臂,实在装配不了太多),但考虑到这种堪比攻城弩地巨弩地威力,汉时普通战船只怕一弩就能射个透穿。要是二十弩同发且命中……水上马蜂窝出现!
而在船甲板上。船头与船尾各有两架装卸型地三百步发石架。能作一百二十度的角度调整。船舷两侧也各有三架,此外两舷各有八架排弩用于火力压制。
望着这三只大概完成了九成多的战船,陆仁心中感慨万千。为了这三只有些中西合璧的战船,撇开多次航海与制船积累下来的经验不提,单是造船就前后已经用去一年多的时间,耗去的人力物力难以计数,甚至为此甄都在私底下向他抱怨过。不过这三只船只要下水试航成功。可以想像得到在当时地海战领域是近乎于无敌的存在。当然陆仁也有考虑过后世重船巨炮不及机动便利这个因素,但那是要站在武器装备的攻击力的基础上的事。在这个火炮还没有出现的时代打海战,你的船够不够皮厚,船只武器的攻击能力够不够狠才是王道!远了不论,甘宁去锡兰探索海路之前曾来看过这三只战船,用他地话说是:“这三只战船要是下水成功,真打起海战来冲入敌方船队中,硬撞都能撞出一条路来!”也正是这句话使得陆仁还特意加固了船头地撞角。
“孙权你来吧!我现在到真想看看。是你的江河水军战船厉害。还是我这超时代的海上战船更猛一些!”
当然想归想,陆仁也知道夷州地硬伤还没真正解决。夷州水军虽立,但现在也仅两千人而已。而这三只战船的满员配置就能占用掉千人以上。这个时代船坚炮利是不错。可对方如果用机动战术欺近战船并登船打肉搏战,人手不够那就完蛋了。很不幸的是在三国时代,登船肉搏正是当前水军的主体战术,这种巨型战船的航速相对来说又较难保证,那么中、小型的机动护卫舰只是少不得的。对此陆仁在听取了甘宁、凌远的意见之后提出了一个设想,就是让马钧去设计一种全船用铁甲包裹的快速突击船,船只呈柳叶型,利用目前夷州独有的螺旋桨技术产生当时来说超快的航速,专门用来来撞船!没办法,自己兵力少,那就只有在对方的运兵船只上动脑筋了。这是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不然陆仁还想整几只潜水舰出来。(ps一下,好像yy得太过火了……)
看过战船,陆仁吩咐郭弈人手方面一定要优先保证好船坞的动作,又询问了一下这三只战船大致完工下水的时间,这才表示满意的离开。接着转到商用船船坞,这里已经有六只新的白鲸即将完工下水,比起最初的三只,这六只稍大一些且追加了螺旋桨推进。此外还有一只虽然不大但却非常精美别致的游船,却是陆仁自己私心作怪让马钧抽调少量人手特别制作的。本意是日后得闲就带着一家人登上这只游船在近海游玩用,谁让自己在现代是个穷鬼?而拥有一只自己的游轮相信会是每个普通人都曾经有过的梦想,陆仁现在就是在稍稍的圆一下自己的梦。当然这只游船所需的钱粮都是陆仁自己出,同时也吩咐过马钧必要的话可以把制造这只船的工匠调走他用,因此这只船已经用去半年已上的时间却还没有完成。不过陆仁也有考虑过,日后是不是船坞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多造几只这样的船运回中原,专门贩卖给那些达官贵人什么的,说不定也会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据陆仁所知这样的人在中原可不会少。
既然来了那就登上游船看看。因为上次精简士卒后调拨了上千人来船坞的关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