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两个弟弟耿昭忠、耿聚忠都是在耿精忠被诛后四、五年善终的,并均被赐予了谥号。
第十人,满清平南王尚可喜,武力90,统帅94,智力86,政治88;
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家世务农。曾祖父尚生迁至北直隶衡水,祖父尚继官迁至辽东海州,尚可喜便出生于此,在五子中排行第四。十八岁时因后金入侵辽沈,他随父尚学礼迁徙辽西松山避难,期间母亲死于战乱。后父子先后加入明军。尚学礼先投辽
东巡抚王化贞,后随毛文龙入皮岛。尚可喜则在1623年参加明军水师,翌年赴皮岛寻父,也投入了毛文龙的麾下,被收为养孙,赐名永喜。
父子团聚后不久,尚学礼就被后金兵打死,毛文龙将尚学礼所部交尚可喜统领。1631年十月,皮岛发生兵变,东江总兵黄龙被耿仲裕、王应元等拘禁,沈世魁摄其事。分屯海上的尚可喜闻讯后赶回皮岛镇压兵变,杀耿仲裕、王应元等带头者,扶黄龙复出视事,黄龙为表达感谢,当即提拔尚可喜为游击。
不久后,明朝就发生吴桥兵变,孔有德、耿仲明等占据登州,抗拒明军一年有余。兵变发生后,黄龙就派尚可喜和金声桓安抚东江诸岛,并驱逐了旅顺的叛党高成友,随即黄龙入驻旅顺。1633年二月明军收复登州后,孔、耿等窜逃海上,尚可喜又奉黄龙之命率舰队围堵叛军,因遭飓风而全军散没,登陆登州后被明将祖大弼疑为叛党,幸得黄龙搭救而返回旅顺。因平叛有功,他被擢为副将,驻守广鹿岛。
同年七月,已投后金的孔、耿引后金兵攻陷旅顺,黄龙兵败自杀,留在旅顺的尚可喜妻妾及家眷侍婢数百口也全部投水而死。
黄龙死后,沈世魁接任东江总兵。由于当初尚可喜曾镇压皮岛兵变,使沈世魁失去权力,所以沈世魁对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公元1633年十月,沈世魁骗尚可喜至皮岛,意图诬以罪名,加以谋害。此事为尚可喜部下许尔显等人侦知,尚可喜遂有去意。
此后,尚可喜派许尔显、班志富诸部下前往沈阳,与后金接洽。皇太极闻之,兴奋至极,大呼“天助我也”,并赐尚可喜部名“天助兵”。
1634年正月初一,尚可喜借元旦之会,逮捕副将俞亮泰、仇震泰,然后掠广鹿、大小长山、石城、海洋五岛军民万余人,二月携麾下诸将、辖下五岛军资器械航海归金。四月十日,尚可喜来到盛京,皇太极出城30里相迎,与上年孔、耿归降时同样待遇。皇太极盛赞尚可喜“达变通权”、“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赏赐珍宝无数,发还先前所俘虏的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员共计27人,旋封总兵官。
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加封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智顺王,此清初“三顺王”,并将海州赐尚可喜为封地,家口旧部安置于此。尚可喜受到皇太极极高礼遇,后随皇太极征讨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签订城下之盟。
公元1642年,在松锦之战中,跟随清军攻打松山、杏山等地,立下战功。是年清朝设八旗汉军,尚可喜被编入汉军镶蓝旗。
公元1644年,尚可喜等三顺王随清军入关,追李自成至望都。后与吴三桂随英亲王阿济格延长城而下,占领了李自成侄儿李锦所据的延安,后出武关进兵至湖广、江西,追击李自成余部,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后,班师北京,奉命回驻海州。
元1646年与孔有德、耿仲明进攻湖南,公元1648年班师回京。公元1649年改封“平南王”,赐金印、金册,与“靖南王”耿仲明携家口旧部共2万余人进军广东。他们沿天津、登州、武昌、岳阳、南雄、韶州、英德、清远,最后直抵广州城下。
途中由于部下违反军法,靖南王耿仲明畏罪自裁,由其子耿继茂接任,两路大军同归平南王节制。公元1650年二月,平靖大军抵达广州,一路势如破竹,望风归降,南明永历帝逃亡梧州,然而南明两广总督杜永和拒绝投降,尚可喜等围困城池长达10个月,最终攻下城池,大肆屠杀城中居民,后世称为“广州大屠杀”。广州城当时人口大约40万,死难者约五分之一。
广州城破的第二天即1650年十二月三日,尚可喜进城,“止屠戮,封府库,收版籍,亟遣人至郡学守视祭器,毋令散失,传檄郡邑,安处将吏卒伍,居数日,所属州县相继来归”。
尚可喜在广州开府建第,故址为今广州市越秀区的人民公园,1653年在肇庆打败南明将领李定国,转而平定潮州叛将郝尚久,1654年于新会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