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 第219章

第219章

,岂非竭诚贵朝者,今皆安在?往事可鉴,足为寒心。”可见,孙可望之死并非善终在当时一定流传得很广。

孙可望死后,清廷赐谥恪顺,

“祭葬加隆”;同时命其子孙征淇袭封义王。几个月后孙征淇病死,弟征淳承袭。

公元1661年(万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等领兵进入缅甸,永历帝被俘回昆明缢杀。

次年康熙改元,李定国也病殁于边境。孙可望家族已经没有多大利用价值了,清廷的

“恩典”也就逐步降格。公元1666年(康熙七年)朝廷下令将义王孙征淳的年俸由五千两减为三千两。

十一年,孙征淳病死,其弟孙征灏请求袭封。经议政王、大臣会议,降封为慕义公。

孙征灏死后,其子孙宏相再降袭一等轻车都尉。公元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六月,清廷终于决定:“孙可望子孙所有世职,嗣后不必承袭。”从此,孙可望家族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最后的痕迹。

人物评价出卖南明永历朝的孙可望之作用不亚于郑芝龙。孙可望兵败交水(今沾益)后,于是彻底抛弃大西军的抗清事业,十月,仅率二十几员将领及数百名兵卒赴长沙降清。

他尽吐永历朝虚实,

“以雪望深仇”,并奏请发兵进取西南,愿

“偕诸将进讨”,以

“效奉国初心”。由于孙可望的叛卖,永历朝的底细全部暴露,而最终被清朝消灭。

轶事典故十八先生之狱公元

1652年(永历六年,顺治九年),孙可望迎永明王朱由榔(即永历帝)入贵州安隆所,改安隆所为安龙府。

此为永明入安龙之始。公元1651年(永历四年、顺治八年)三月初六,南明将领孙可望杀害了明桂王朝廷的18个大臣,史称

“十八先生之狱”。

“十八先生之狱”这一事件还得从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顺治九年)冬说起。

孙可望派人把永历皇帝朱由榔接到他自己的势力范围贵州安隆所,改名安龙府,作为南明的行在,以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目的。

孙可望在贵阳设立了内阁六部,建立太庙和社稷,制订朝仪。他名义上是建立南明永历王朝的秩序,实质上是为将来的篡位做准备。

公元1654年(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初,永历皇帝慑于孙可望的威逼,在大学士吴贞毓等人的支持下,秘密写信给出征在外的李定国,请求回来护驾。

这个消息被宦官马吉祥报告给孙可望,他在盛怒之下,严刑拷掠诸臣,并胁迫永历帝下诏处死吴贞毓等18位大臣。

孙可望在用刑时十分残忍,充分表现了他作为流寇的本性。十八先生墓区里有

“忠泉”一方。据传,当时天色突变,风雨交作,天榜山麓忽有泉水涌出,百姓说是天公流泪,因此,将此泉名为

“忠泉”。在学者们看来,历史是公平的。把持南明政权的大军阀孙可望最终还是投降了满清,而十八先生最终千古流芳,为人们所铭记。

十八先生之狱是南明桂王政府内部激烈的秦晋党争白热化的结果,究其根本是明朝腐败官僚体制的产物。

南明沿袭了北京朝廷的腐朽气息和文官集团无休无止的党争,加速了风雨飘摇的永历朝廷的覆灭。

兴朝通宝

“兴朝通宝”是孙可望入滇以后,于公元1649年(永历三年、顺治六年)称东平王时的铸币。

“兴朝通宝”是农民起义军的铸币。铸行量大,铸行时间长,开创了一派自己的风格

“滇派”,其影响十分深远。

“滇派”钱币与众不同,钱文多出自匠人之手,因此字体古拙朴素;内郭、外郭都较其他钱币为宽,钱好打磨不甚精整;用材单一,多为铜币;铸工较粗糙,但钱体分量十足。

这种风格对后世吴三桂的

“利用”、

“昭武”及其孙吴世的

“洪化”诸钱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而直到清朝咸丰、同治朝,滇贵两省所铸大钱亦隐约可见其踪影。

死因争议公元1660年(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孙可望突然死去。

对于死因,清朝官修史书《清史列传》及徐《小腆纪年附考》说他是病死。

但自清初以来有些野史就对此表示了怀疑,如戴笠的《行在阳秋》和吴伟业的《鹿樵纪闻》说他随从出猎时,被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