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
朱雄英:“……”
朱元璋见朱雄英又要撂挑子不干了,也不吓他了,于是让大虎找来了内阁的五名大学士。
朱雄英这时候对着朱元璋的耳朵悄悄的说了句话,就直接躲起来了。
朱雄英心里清楚,这次藩王政策的调整必然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自己参与其中,怕倒也不怕,但是难免会有一些麻烦。有个现成背黑锅的干嘛不用?
所以他跟朱元璋悄悄商量后,决定暂时躲起来,把这“得罪人”的活儿交给朱元璋。
由于内阁的办公场地离御书房不远,所以,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御书房内,此时的御书房气氛凝重。朱元璋高坐主位,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下方站着的铁铉、杨荣、方孝孺、黄淮四位内阁大学士,以及身为藩王儿子的朱高炽。
“朕今日把你们叫来,是要商讨藩王政策。”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在空旷的御书房内回荡,“如今藩王耗费巨量钱财,且以一个极为恐怖的速度在增长,对朝廷来说,已如芒在背。朕决意推行变革,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铁铉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藩王势力尾大不掉,早该整治。只是推行变革时,需谨慎行事,以免激起变故。”
杨荣接着说:“陛下,臣以为可先从削减藩王的部分特权入手,如限制其私自招募军队、干预地方政务等,逐步削弱他们的力量。”
方孝孺轻抚胡须,神色凝重:“陛下,变革虽必要,但也要顾及皇家颜面。可在削减特权的同时,给予藩王一些虚职,让他们不至于太过抵触。”
黄淮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道:“陛下,臣担心藩王们联合起来抵制变革。应当提前做好应对之策,分化他们的联盟。”
朱高炽站在一旁,内心却波涛汹涌。他身为藩王之子,深知藩王们的骄横与野心,但此刻,他又不得不为自己的父亲担忧。他暗自思忖:“若真的大力削减藩王特权,父亲他们必然会不好过,朱高炽也知道自己父亲身为边塞藩王的难处,可若不削减,朝廷的财政压力也着实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