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201章 宣城百姓的怒火

第201章 宣城百姓的怒火

梅衍、梅淙兄弟俩是于三月十四晚赶回的宣城,同时带回来的,还有一千份第一期的《薪花月报》。`r¨c!y·x`s\.?c/o?m?

当天晚上,他们便从自家下人中挑选了二十人充当报童,并做了紧急训练,还为每人发了一只专门装报纸的草绿色斜挎包。

这种专门装报纸的挎包,江河这几日也是到裁缝铺加订了许多,送给各地分社的负责人,为报童装报专用。

梅家兄弟俩紧急训练了一晚后,次日一早,便遣了这二十名报童上街叫卖,售卖报纸。

初十那日的薪华诗会,前往参加诗会的宣城学子,其实并不止梅家兄弟两人,还有其余八、九个。

毕竟宣城与徽州乃是邻府,所以两地的消息往来传播也较快。不少宣城的学子中,也有些徽州的朋友及亲眷。

这些参加诗会的宣城学子在回到宣城后,基本都各带有十几从报纸,以赠送亲朋好友,自发为薪华社与《薪花月报》进行宣传。

除此外,这几日中也有不少宣城前往徽州的客商,又或是走亲访友的,也有徽州过来宣城的。

但无论是徽州人过来宣城的,还是宣城人自徽州回来的,基本都是人手一份乃至几分《薪花月报》在手。

《薪化月报》这几日在徽州销售火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以凡是去过徽州,或从徽州过来的,便都有购得《薪化月报》。

这些人在回来或赶到宣城后,也有逢人自发介绍这份报纸,并赠送给一些亲朋好友。

所以在《薪化月报》于宣城正式售卖前,这份报纸便已经在宣城流传了不少,名声与口碑也已传播了开来。

当三月十五当日,梅家二十名十人充当的报童开始沿街叫卖报纸后,立即便有不少宣城百姓纷纷闻讯来购。

不等到晚上,有些报童挎包中的五十份报纸便已售卖一空。

等到晚上,梅家兄弟俩计算售卖份数时,发现当日一天,他们便已售出了七百余份报纸。

然后等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城门刚开时,梅家兄弟俩便立即派人赶往徽州,摧要报纸。否则剩下的那二百多份,根本经不住今天的售卖。

到得三月二十,接连五日下来,宣城当地已是售出了四千多份第一期的报纸,并且每日仍然有不少人购买。

这四千多份报纸卖出去,在宣城便已是差不多有四千多名读者。而且宣城下至普通百姓,上至高门大户,乃至宣城知县与宁国知府,也都已知晓此事,入手了第一期《薪化月报》。?j_w¢x*s?.^o¢r*g^

所以当三月二十这日,最新一期的号外期《薪化月报》开卖后,便立即购者如云,纷纷抢购。

更别说这一期的号外报,宣城报童们喊出的叫声口号,居然还有关于汤宾尹当年在宣城那件事的真相,更是勾引起了无数宣城百姓的好奇心。

汤宾尹这个名字,在宣城可谓声名赫赫,也是到了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哪怕眼下的汤宾尹已是迁居外地二十余年,但在宣城,仍然有无数人记得这位汤宣城。

尽管汤宾尹当年离开时遭受了许多骂名,甚至不少百们被徐家以及冯应祥、芮永缙等人盅惑,其实也是逼走汤宾尹的帮凶。

但黑红也是红,骂名也是名。所以宣城的百姓们,仍然记得这位宣城几十年方才一出的榜眼公。

在汤宾尹当年高中万历二十三年的榜眼时,在家乡获得的是无数美名,人人传诵,宣城的百姓们也几乎全都引以为荣,为之自豪。

但等汤宾尹被逼离开时,却是遭受了无数骂名。可也正为这种前后截然相反的遭遇,以及颇为戏剧性的反差,也就更加让汤宾尹在宣城声名更广,无数人对当年之事还记忆犹新。

原本大部分买过第一期报纸的宣城百姓,在听到最新一期报纸上市后,是冲着追读那篇连载的《射雕英雄传》而来,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后续如何。

但此时听到报童们叫卖的口号,得知这期的《薪化月报》里虽然有关于汤宾尹当年宣城那件事的真相,购得报纸的宣城百姓们便顾不得再看那篇《射雕英雄传》的连载章节了,而是纷纷先选择看关于汤宾尹的这篇文章。

《当年宣城事,今朝还真相——记汤宾尹当年被污强纳宣城施姓生员妻徐氏为妾之事》,这篇文章的超长标题也是分外醒目,让人立即一眼便注意到了。

最奇处,是不少人还有注意到,关于这篇文章的作者,居然正是写《射雕英雄传》的那个“黄山逸客”,那更不能不看了。

没错,江河在号外期的报纸定稿之后,决定把这篇文章也以“黄山逸客”的这个笔名来发表。

他也是做一些提前预防,怕号外期的报名一上市,这篇文章被所有人看到后,造成的影响会太大。甚至其中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