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熊廷弼冤枉,确实是有些冤枉的,至少从公允的角度来说,熊廷弼尚罪不至死。?x/i?n.k?s·w+.?c?o·m\
而且自萨尔浒之战后,辽东战场上,熊廷弼目前算是为数不多能够拿得出手,且能稳定住辽东局势的。对朝廷来说,就这么杀了熊廷弼,确实是种损失。这也是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的看法,所以才要力保熊廷弼。杨涟这些人,还算是颇有公心的。但在魏忠贤看来,大明朝的文臣武将这么多,能人有的是,并不差熊廷弼一个。所以他并不在乎熊廷弼的生死,而且熊廷弼的案子既然牵涉到了与东林党的党争中,为了他与其阉党一方的利益,熊廷弼也必须死。何况他与熊廷弼之间,也是有些私人恩怨的。熊廷弼曾拒绝给他修建生祠,并且还上书批评宦官干政。魏忠贤早就因此而对熊廷弼记恨在心,所以现在遇到机会,自然不会放过熊廷弼。熊廷弼是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再加上性格耿直,又脾气臭,无论在哪儿做官,基本到处得罪人。而且还“好漫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且“有触必发,盛气相加,朝士多厌恶之”。而且就算在给皇帝的奏疏中,熊廷弼也多是直来直去,且抱怨诸多问题,以至上到皇帝、内阁、六部等,以及下到将官、士兵,绝少有真正喜欢他的人。熊廷弼之所以历经多次挫折与起复,除了有朝堂的党争之外,也是在于他本身的性格问题,得罪了太多人。甚至在他死后,也少有人为他说话的,反而大部分都在为难清算其家人。而熊廷弼之所以还屡次被起用,甚至被不断升官,则是在于他真正能做事,又是少有的文官中知兵的。所以每到关键时候,无人可用时,还是得用熊廷弼。熊廷弼第三次出任辽东经略时,也正是在此。朱由校本身也不喜熊廷弼的为人,但为了辽东的战事,他还是再次启用了熊廷弼,甚至对熊廷弼重加礼遇。离京时,朱由校还亲率文武大臣盛宴饯行,并赐给熊廷弼一品朝服和四枚“彩币”,又在京营中挑选了五千甲士,护送其出关。若熊廷弼能像以前一样,稳住辽东局势,朱由校也不吝对熊廷弼重赏。可惜的是,熊廷弼这次却是一败涂地,丢土失地。而且这次熊廷弼一到任上,就与辽东巡抚王化贞不和,闹出了著名的“经抚不和”。而相比于态度乖顺,一直表现出忠诚模样的王化贞,熊廷弼却是稍有不顺心就上书请求免职,且性情暴躁,与同僚冲突不断,事后还冷眼旁观,把战事失败的责任全都推到王化贞与朝廷头上。尽管事实确实如此,朝廷并没有支持熊廷弼以防代战的防守型策略,反而支持了王化贞联合蒙古共同出兵,一举定胜负的进攻策略。但最终却是王化贞轻率冒进,遭遇大败。可熊廷弼在这方面却也是消极配合,有些破罐子破摔。若熊廷弼能胜,稳住辽东局势,一切都好说,朱由校也能够容忍其态度。但熊廷弼这次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败,便让朱由校为之大怒,认为熊廷弼辜负了自己的重用。且这次一到任上,就处处闹事,做事不积极。尽管最后战败的是王化贞,但让朱由校更生气的却是熊廷弼。若说熊廷弼冤枉,确实是有些冤枉的,至少从公允的角度来说,熊廷弼尚罪不至死。而且自萨尔浒之战后,辽东战场上,熊廷弼目前算是为数不多能够拿得出手,且能稳定住辽东局势的。对朝廷来说,就这么杀了熊廷弼,确实是种损失。这也是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的看法,所以才要力保熊廷弼。杨涟这些人,还算是颇有公心的。但在魏忠贤看来,大明朝的文臣武将这么多,能人有的是,并不差熊廷弼一个。所以他并不在乎熊廷弼的生死,而且熊廷弼的案子既然牵涉到了与东林党的党争中,为了他与其阉党一方的利益,熊廷弼也必须死。何况他与熊廷弼之间,也是有些私人恩怨的。熊廷弼曾拒绝给他修建生祠,并且还上书批评宦官干政。魏忠贤早就因此而对熊廷弼记恨在心,所以现在遇到机会,自然不会放过熊廷弼。熊廷弼是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再加上性格耿直,又脾气臭,无论在哪儿做官,基本到处得罪人。而且还“好漫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且“有触必发,盛气相加,朝士多厌恶之”。而且就算在给皇帝的奏疏中,熊廷弼也多是直来直去,且抱怨诸多问题,以至上到皇帝、内阁、六部等,以及下到将官、士兵,绝少有真正喜欢他的人。熊廷弼之所以历经多次挫折与起复,除了有朝堂的党争之外,也是在于他本身的性格问题,得罪了太多人。甚至在他死后,也少有人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