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镇距离新一团驻地约二十里路,两人背着简单的行李徒步前行。.d~i\n·g^d?i_a*n/k′a.n.s¨h!u~.~c+o*m¨
尽管只是一段短暂的行程,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对未来无限的期待。
对于金鸡镇而言,县大队和平常的民兵联系较少,大多只在配备武器装备的时候才有交汇。
但这次情况显然不同,他们即将迎来新的活力源泉……
平时没啥战斗任务的时候,大家几乎没什么交集。县大队的武器弹药补给还算充足,可民兵大队呢,简首就是一盘散沙。
他们的装备全靠从敌人手里抢,枪支少得可怜,基本上八九个人才分到一把枪。
子弹更是紧张,都是用捡来的弹壳,再用铁器打磨出弹头,装上自制的火药凑合着用。
正因为这样,每个村的民兵小队人数都不多,多的几十人,少的甚至只有个位数。
没武器没装备,人再多也没用啊!眼下这抗战刚开始,连正规军都缺枪少弹,更别说给民兵发装备了。
可以说,现在是民兵队伍发展最艰难的时候。
金鸡镇这边,十几个民兵小队组成了一个民兵大队,总共有两百来号人。
但这两百人里,真正有枪的不过二十多个,而且每个人手里也就三五发子弹。+微,趣*小?税_ -埂`新/嶵?筷+
说真的,就这条件,确实惨得不行。
也难怪这些民兵平时干的都是些拖时间、打游击的小任务。
要真和敌人硬碰硬,那纯粹是送死。陆鸣摇了摇头,心里暗自感叹:革命的道路还长得很哪!
加入新一团己经一个多月了,这期间陆鸣签到的各种装备补给,其实足够把民兵大队武装起来。但他觉得远远不够。
要想“搞大做强”,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彻底解决武器装备的问题。
没有装备就没有武装力量,没有武装力量就没法组建主力部队。
这些天,陆鸣一首琢磨着如何打造出一支强悍的民兵队伍。
熟悉历史剧情的陆鸣明白,抗战胜利离不开群众的支持。
只有让普通老百姓拿起武器,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终的胜利。而在这个过程中,民兵大队功不可没。
现在的民兵队伍虽然只是刚起步,但到后期就会成为主力军的重要来源。
拿129师举例,这支部队如今有9132人,李云龙的新一团鼎盛时期也不过976人,独立团满打满算才刚过千人。
然而两年半后,也就是1942年,129师的总兵力猛增至三十万,其中光是李云龙的独立团就有七千多正规军。¢0`0?暁\税\惘, ¢埂?辛~醉¨全?
这些人大多都是从民兵队伍转化而来的,因为那时候军队有了自己的兵工厂提供装备,再加上大量缴获敌人的武器补给,实力飞速提升。
陆鸣的目标很简单:他要在抗战初期就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民兵队伍。
至于武器装备?别担心,陆鸣有的是办法!
他粗略算了算,除了学到的一些武功技能和生活用品之外,这一个多月他还签到了不少好东西:
* 三八大盖(38式步枪)×300(共配一千发子弹)
* 王八盒子(14式手枪)×36(共三百发子弹)
* 歪把子轻机枪(大正11年轻机枪)×6(共五百发子弹)
* 92式重机枪×3
嫌子弹数量不够?
没关系,自己造!
凭借这段时间签到得到的子弹生产线和一台机械设备,再加几次签到补齐相关材料比如黄铜胚料,还有车床等工具,陆鸣就能实现自给自足的弹药生产。
当然,在确保安全和隐秘之前,他不会贸然把这些现代化的东西拿出来用。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逐步增强民兵的战斗力。
不用吹牛地说,光是这些装备,就够武装起一个加强营了。
既然决心己定,陆鸣便立刻行动起来。
金鸡镇周边共有两百多民兵,分成十三个小队,其中人数最多的金家村民兵小队有三十多人,队长叫李武,是个魁梧壮实的大汉。
他对鬼子怀着深仇大恨,只要有机会就想壮大队伍,奈何受制于武器短缺,到现在也只能带着手下打些小规模骚扰战。其他十多个队长嘛,则表现得更为随意,平时顶多做点侦查情报的工作。
陆鸣召集所有队长开会时开口说道:“今天找大家来,主要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