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家毡帐旁的荆芥竟在霜雪中抽出新芽,叶片上的冰晶如水晶般剔透,却不冻手。
霜华君取来铜壶,以融雪煮荆芥根,顿时香气四溢,辛香中带着一丝清甜,如塞北的阳光穿透云层。牧民们饮下茶汤,只觉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直达四肢百骸,眉梢的霜花竟化作汗珠滚落。“此茶名为‘塞北春’,”荆芥草灵微笑道,“可驱寒暖中,最宜霜降时节饮用。”
第五回 霜天牧马歌吟处,芥草成毡岁月长
是夜,明月照彻长城,牧民们在荆芥田边燃起牛粪火,煮着羊肉,饮着荆芥茶。霜华君坐在篝火旁,轻抚霜华琴,奏出一曲《霜降吟》,琴声中既有塞北的苍凉,又有荆芥的温暖,竟让空中的霜花纷纷化作萤火虫,绕着篝火飞舞。
青儿与荆芥草灵坐在毡帐前,看火星溅入星空,听牧民们用蒙语唱着新编的歌谣:“霜降无霜草自青,荆芥为药可通神,胡天夜暖琴音起,万里山河共此心。”荆芥草灵轻抚身边的荆芥苗,轻声道:“塞北苦寒,荆芥能在此扎根,全凭一股坚韧之气。你看,它的根系已深入龙脉,今后就算再大的霜雪,也冻不坏了。”
青儿点头,取出花仙谷的“塞北笺”,将今日之事刻于笺上,系在霜华琴的琴弦上。夜风拂过,笺纸发出沙沙轻响,与琴声相和,竟成一曲天籁。从此,每逢霜降,塞北牧民便会在长城脚下举行“荆芥祭”,以新鲜的荆芥嫩叶饲喂战马,用荆芥根煮水擦拭兵器,传说这样可使战马不畏寒霜,兵器不染锈迹。
而那株受过龙脉之气滋养的荆芥,从此成了“塞北灵草”,叶片上的霜花永不融化,却又触感温暖,牧民们称之为“无霜之芥”。每当霜降来临,人们便会采集它的种子,撒向草原深处,让这份温暖随着北风,传遍千里塞北。正是:霜降凝华寒彻骨,荆芥固根暖塞北,一曲琴音通天地,留得芳名万古垂。欲知立冬之后荆芥又将谱写何等传奇,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