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是在乾元十三年八月初一足月出生的。`我+地^书¢城+ ¨蕪/错`内·容*
也就是说,在太后回母家守灵的那段日子里,她大抵已经怀有身孕。
又或者说......
她是在回母家时,才有的身孕。
沈晏辞的呼吸猛地一窒。
脑海中不觉闪过太后被黎姝行刺前,曾与他说过的那番话。
彼时沈晏辞故意问太后,黎姝既已经还朝,太后可将她的孩子也从捐毒接回来一并好好照顾,何必要赶尽杀绝?
太后闻得此话,情绪却没来由地激动起来。
她恨恨地说:“只有那孽种死了,昭淑才能得了解脱!那是她被人侮辱,受尽屈辱生下的孩子。,咸-鱼/看′书^网+ ?免¨肺?跃¢犊/只要那孩子活着一日,昭淑看到他,就会想起自己曾受过的耻辱,活着的每一刻都是折磨。”
......
那是她被人侮辱生下的孩子,她怎能不恨?
所以太后才会用那样极端的手段,让黎姝得了所谓的‘解脱’。
可她的这份‘感同身受’,以及对黎姝近乎病态的理解与共鸣,又是从何而来?
一个正常的母亲,难道不该觉得,即便女儿在异国他乡受尽了磨难,但能有一个血脉相连的孩子在身边,总归是绝望中的一丝慰藉吗?
除非......
太后自己,也曾经历过与黎姝一模一样的遭遇。*s^h-a.n,s.h!a+n?y¢q¨.~c!o¨m.
有风卷入内室,拂动的烛火晃动,
映得沈晏辞复杂难辨的神情,在阴影里明明灭灭。
侯院判见得沈晏辞面色不好,还当是自己手下力道有失,慌忙停下动作道:
“可是微臣的手法重了?皇上若有不适,微臣......”
“无事。”
沈晏辞微微出神,摆手示意侯院判继续。
宽阔的袖袍不过随意一挥,无意间带到了御案边角的一卷奏折掉落在地。
李德全忙躬身捡起,奉回沈晏辞面前。
沈晏辞余光瞥了一眼摊开的折页。
奏折内容并非什么军国大事,而是有言官进言,要弹劾礼部侍郎。
言其当街杀妻,闹市行凶,引得百姓哗然,影响极其恶劣。
这段时间沈晏辞的精力都耗在与北狄的战事上,只得将许多前朝的琐碎暂且搁置。
此刻看到这桩案子,他难免有些讶异。
在他的印象中,刘侍郎素以爱妻闻名,俸禄家财都悉数交由夫人打理,是朝中有名的‘惧内’之人。
这样一个爱妻成痴的官员,怎会做出如此荒诞暴戾之举?
于是他指着奏折问李德全,“怎么回事?”
李德全道:“回皇上,起因是陇原大旱,朝廷募捐赈灾。刘侍郎有意捐银,便回家向夫人支取家中积蓄。怎料一查才知,府中存银竟已所剩无几。
夫人支吾其词,刘侍郎便详查了开销去向,竟发现夫人多年来将大量钱财暗中贴补给了文竹馆的一名戏子,二人暗通款曲已久。
刘侍郎本就因独子早夭而深受打击,此刻又惊闻此等丑事,更疑心那独子是否也非自己骨血,便寻了法子验证。”
“验证?”沈晏辞打断他,“朕没记错的话,刘侍郎的儿子去年年初就已病逝,尸骨怕都寒透了。一个死人,他要如何验证血亲?”
侯院判道:“启禀皇上,便是人已化骨,亦可用‘滴骨验亲’之法验明亲缘。”
沈晏辞回眸瞥他一眼,“何意?”
侯院判解释道:“所谓‘滴骨验亲’,乃取生者之血,滴于亡者骨骸之上。若血液能渗入骨中,则证明二者有血缘之亲;若血滴浮于骨表,不入分毫,则非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