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粮仓,一行人去往云领制衣厂。?g′o?u\g+o-u/k/s^./c′o-m/
陈建安稍稍落后几步。
看着于劲松龙行虎步,大步向前,身后众多工作人员亦步亦趋,如同众星拱月。
他不禁心生感慨。
大丈夫当如是,必须要建立一番功业,才不枉活一世。
想到这,他深吸口气,追了上去。
“吱吱、吱吱……”
刚进入院子,就听见一阵嘈杂的叫声。
挨着院墙边上,足足三排长长的铁笼。
里面养着狐狸、水獭、兔子。
另一边还有屠宰车间,制皮车间。
最重要的,则是制衣车间。
整个厂区范围已经比当初的知青大院,足足扩展了三倍。
原来的院墙早已拔掉,现在根据新的规模重新砌了高高的围墙。
男女知青们,也已经不住在这里,而是重新盖了宿舍。
“建安,这里规模不小啊。”
“苏俄地处严寒地带,最喜皮货。”
“你这是挠到他们的痒处了。”
于劲松背着手,环看一圈,点评道。
黑省地处北部边陲,与苏俄接壤,接触甚多。
随着两国关系有回暖迹象,无论是政治还是工业、商业方面,联络都明显增强。
于劲松也想着在苏俄那边多挣些外汇。
现在看来,陈建安居然走到了前面。
“于省长,制衣车间在这边。¢d·a¨n_g′y`u′e`d?u`._c¢o¢m′”
陈建安上前两步带路。
直接带着于劲松走进一道大门。
“吸烟的同志们请注意一下,我们这里是无烟车间,不许见明火。”
这个年代香烟也属于奢侈品,普通农民一般吸不起,都是吸自家种的旱烟。
但跟随于劲松的那些省里干部,自然吸得起。
有位干部手里就正夹着半截烟卷。
现在还没有禁烟的概念。
那名干部听到之后明显一愣。
“既然有这个规定,那就要遵守,我相信陈村长自有一番道理。”
于劲松回头看了一眼。
那名干部赶紧将烟头怼在墙上熄灭,然后将烟头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这才向于劲松露出尴尬的笑容。
“建安,你说说为啥这么规定?”
于劲松饶有兴致地看向陈建安。
“制衣车间空气干燥,堆满了可燃物。”
“就算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中,也漂浮着许多容易燃烧的颗粒。”
“稍微不注意,就会引起火灾。”
“我们救火设备有限,只能从源头入手,彻底禁烟。”
这个年代对火灾确实不够重视。
或者说,还没有这个观念。
陈建安却知道,火灾隐患多么严重。
说到这里,他眼神一转。
“于省长,正好您在这里,我想请您帮帮忙,跟消防的同志们申请一批灭火器。~看+书?君\ `更?新,最`全?”
由于工业薄弱,现在消防队配备的灭火器也不多。
陈建安自己的面子显然不够大,根本要不来。
“好小子,雁过拔毛啊。”
于劲松笑了。
眼神中透着欣赏。
他就喜欢陈建安身上这种干工作的劲头。
“行,回头你要多少,报个数。”
于劲松稍微回头。
金秘书立刻在本子上记下。
陈建安心里清楚,无论啥事,上了金秘书那个本子,基本就妥了。
厂房进门部分,都是些中年妇女,正在对皮料进行初步的处理。
这些本村妇女干习惯了针线活,动作又快又稳。
于劲松点点头,很满意。
“苏俄人有钱,只要咱们货好,他们肯定舍得购买。”
“只是货品的质量一定要跟上,别搞一锤子买卖。”
于劲松嘱咐道。
“于省长您放心,我们秉持的观念是,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以诚信为本。”
“这个车间生产出来的产品,会经过严格检验。”
“一道是她们自己检查。”
“另一道是我单独车里的质量检测小组。”
“那些产品上都暗刻了标号,谁出了问题,就找谁。”
陈建安深知质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