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独特性,直接借鉴似乎并不能解决他们当下的问题。林羽为此日夜苦思,常常在工作室里对着那些失败的作品发呆,原本充满自信的他,眼中也渐渐浮现出焦虑与迷茫。
苏瑶则不断地调整陶板制作工艺,从材料的配比到烧制的温度,每一个环节都反复试验。但每一次新的尝试,要么是陶板的质地影响了油画颜料的附着,导致画面斑驳不均,要么是新的陶板风格与林羽的油画风格差异更大,使得两者的融合更加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原本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变得压抑而沉重。二、矛盾激化连续的失败让林羽和苏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一次激烈的讨论中,林羽忍不住抱怨道:“苏瑶,你看看这些陶板,根本没办法让我发挥出油画的优势,每次画完都感觉像是在糟蹋我的作品。”苏瑶也委屈地反驳:“我已经很努力在调整陶板了,你呢?就不能稍微改变一下你的油画风格,多考虑一下与陶艺的融合吗?总是按照你自己的习惯来画,怎么可能成功?”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情绪越来越激动。林羽一气之下,将手中的画笔扔到地上,颜料溅到了一旁未完成的陶板上。苏瑶看着被弄脏的陶板,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转身走出了工作室。林羽独自留在工作室,看着一片狼藉的场景,心中满是懊悔。他知道刚才自己太冲动了,苏瑶为了这次合作同样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目前的困境就像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他失去了理智。三、自我反思与迷茫苏瑶离开工作室后,一个人来到了附近的公园。她坐在湖边,看着平静的湖水,思绪万千。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次跨界合作,是不是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陶艺风格本身就与油画难以融合。也许自己根本不应该涉足这个未知的领域,专注于传统陶艺创作,可能现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林羽在工作室里,也在不断反思自己。他意识到自己过于执着于油画的传统表现形式,没有真正去理解陶艺的内涵和特点,从而导致在融合过程中出现问题。但要改变自己多年形成的绘画风格,谈何容易?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迈出下一步。随着夜幕降临,公园里的人渐渐散去,苏瑶依旧坐在湖边。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她的心情也逐渐平静下来。她想到了两人最初决定合作时的热情和憧憬,想到了一路走来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有过的那些灵感闪现的时刻。她觉得不能就这样放弃,于是起身,决定回到工作室与林羽重新沟通。四、转机初现当苏瑶回到工作室时,林羽正坐在一堆画稿前,神情疲惫。看到苏瑶回来,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苏瑶走到林羽身边,轻声说:“刚才我太冲动了,对不起。我想了很多,觉得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一定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林羽看着苏瑶,眼中满是感动,他说:“我也有错,不该把责任都推给你。我们再一起想想办法,总会找到突破口的。”两人重新坐下来,仔细分析之前作品失败的原因。他们发现,之前的尝试大多是从表面形式上进行改变,而忽略了两者内在精神的契合。林羽提出:“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主题入手,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来创作,让油画和陶艺都服务于这个主题,这样也许能在风格上自然地融合。”苏瑶点头表示赞同:“对,比如以‘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共生’为主题,我在陶板上体现自然元素的质朴与永恒,你用油画描绘人类文明在自然中的发展与变迁,通过主题来统一风格。”有了这个新的思路,两人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们决定重新振作,按照这个方向再次尝试创作。尽管前方依旧充满未知,但他们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带着这份信念,他们又一次投入到紧张的创作准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