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的氛围。”
两人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断细化创作思路,从画面的构图到陶板的纹理设计,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诗涵在一旁微笑着倾听,适时地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想法。二、试验性创作有了清晰的创作思路后,林羽和苏瑶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试验性创作。苏瑶先挑选了一块大小适中的陶土,将其塑造成不规则的长方形,边缘故意处理得参差不齐,模拟岁月侵蚀的痕迹。在陶土初步成型后,她用刻刀在表面轻轻刻下一些简单的传统图案,如象征吉祥的如意纹,但线条简洁流畅,带有现代设计感。与此同时,林羽根据苏瑶制作的陶板,在脑海中构思油画画面。他决定描绘一个现代都市的十字路口,车水马龙,行人匆匆,但在画面的一角,设置一个传统的报亭,报亭里的老人正专注地看着报纸。为了营造出与陶艺风格相融合的氛围,他选择了以棕褐色为主色调,用暖黄色来突出灯光,让整个画面既有现代的活力又不失传统的温暖。当林羽开始在陶板上绘制油画时,他格外小心,注意颜料的薄厚和笔触的运用,力求让色彩与陶板的质感完美结合。苏瑶则在一旁密切关注,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某个地方的色彩可以再柔和一些,或者某个线条的粗细需要调整。三、遭遇新问题然而,在创作过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林羽完成大部分画面后,他们发现画面整体显得有些沉闷,虽然色彩和主题上有了一定的融合,但缺乏一种能够吸引眼球的亮点。诗涵看着这幅半成品,思考片刻后说:“你们可以在画面中设置一个视觉焦点,这个焦点要既能体现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又能展现它们的融合。”受到诗涵的启发,林羽决定在十字路口的中心位置,绘制一个正在演奏传统二胡的年轻人。年轻人身着时尚的街头服饰,但专注演奏二胡的神情却透露出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为了突出这个焦点,林羽加重了色彩的饱和度,用明亮的色调描绘年轻人和二胡,与周围相对沉稳的色调形成鲜明对比。但这样一来,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焦点部分与整体画面的过渡不够自然,仿佛这个焦点是硬生生贴上去的。林羽和苏瑶再次陷入沉思,他们意识到,要实现真正的风格融合,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整个作品的效果。四、逐步解决问题林羽和苏瑶围绕着焦点与画面整体的过渡问题展开了讨论。苏瑶提出可以通过光影的变化来实现自然过渡,她建议林羽在焦点周围的建筑和人物上,用一些反射光来连接焦点与整体画面。林羽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于是他开始仔细调整光影效果。他在年轻人周围的建筑玻璃上,绘制出二胡的微弱反射,同时在地面上用光影突出年轻人的影子,让影子延伸到周围的场景中,从而实现了焦点与整体画面的自然衔接。随着一个个问题的逐步解决,这件试验性作品逐渐完善。当最终完成时,林羽、苏瑶和诗涵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件作品成功地将油画的色彩与表现力和陶艺的古朴质感结合在一起,通过“时光的轨迹——现代与传统的对话”这一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他们在探索风格融合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接下来的系列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