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鹅毛大雪纷纷扬扬。¨k`e/n`k′a*n*s+h·u′.¢c¢o^m/
唐军营帐上积了厚厚的雪层,远远望去,宛如一片冰雪城堡。
帐内炭火熊熊,将士们围坐火堆,烤着滋滋冒油的牛羊肉,温着醇香的青稞酒,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灭!必须灭!不灭吐蕃,枉为七尺男儿!”一个络腮胡子的老兵拍案而起,酒碗里的酒液溅出老高。
“说得对!”旁边年轻士兵激动地附和,“这些年吐蕃像耗子似的,专搞偷袭。如今机会来了,非把他们连根拔起不可!”
“不灭吐蕃,誓不还乡!”众人齐声高呼,声浪震得帐顶积雪簌簌落下。
但也有清醒的声音:“兄弟们,咱们谁不想灭了吐蕃?可那积石山..”说话的是个精瘦的校尉,他在地上画了道蜿蜒的线,“咱们祖祖辈辈都没能翻过去啊!”
正争论间,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兵压低声音:“听说帅帐里吵得可凶了,大帅和监军大人这些天都没合眼...”
“该不会是在争军功吧?”新兵刚开口就挨了一记爆栗。
“放屁!”老兵瞪眼,“大帅他们是在为要不要进军逻些伤脑筋呢!”
帅帐外,守卫的士兵们竖起耳朵。?精¨武!小~说-网, -首¨发-
帐内时而爆发出激烈的争吵,时而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几个年轻士兵顽皮地数着:“一、二、三...嘿,又吵起来了!”引得众人捂嘴偷笑。
雪,依旧下个不停。帅帐内的烛火通明,将争论的身影投在帐布上,宛如一场皮影戏。而这场争论的结果,将决定十万唐军接下来的命运。
“嗡——”
帅帐内突然爆发出一阵激烈的争论声,如同千万只蜜蜂同时振翅。
帐外的守卫们相视而笑,一个年轻士兵顽皮的开始倒计时:“十、九、八......”
“别数了!”旁边的老兵拍了他一下,“这次可停不下来喽!”
果然,帐内的争论持续了小半个时辰才渐渐平息。那个数数的士兵顿时成了众人取笑的对象,臊得满脸通红。
帐内,李乾、哥舒翰等将领个个面红耳赤,端起茶盏一饮而尽,活像渴极了的牛犊。
“瞧瞧你们!”李乾忍俊不禁,“这是品茶还是饮马呢?”
众将闻言大笑,紧绷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哥舒翰捋须笑道:“吵吵也好,说不定能吵出个妙计来。”他神色一肃,“但记住,争论归争论,谁要是记仇。′萝`拉/小~说, *追¨最!新*章·节¨”
“谨遵大帅教诲!”众将齐声应道。这些天来,他们虽然争得面红耳赤,却都是为了军国大事,从未因此生隙。
这事还得从大非岭归来说起。
当唐军将士收敛完先烈遗骨后,人人胸中都燃着一团火。李平西第一个按捺不住:“大帅,何时发兵灭了吐蕃?”
这个问题,如今不仅军营在争论,整个大唐都在热议。哥舒翰当时只说:“且先议一议。”
“大帅...莫非吐蕃不该灭?”李平西察觉异样,小心翼翼地问道。
“吐蕃当灭!”李乾闻言说道。
“那还等什么?”李平西激动地搓着手,“末将愿为先锋,直取逻些!”
李乾轻叹一声:“诸位可曾想过?非是该不该灭,而是如何灭。”
“打仗我们冲锋陷阵,这等谋划之事,还请大帅和监军定夺。”众将竟异口同声道。
李乾哑然失笑,转向李白:“太白兄学贯古今,不如说说灭吐蕃之难?”
众将顿时肃然,齐声道:“请李翰林赐教。”
李白整了整衣冠,“吐蕃当灭,却难灭!”他手指蘸酒,在案上画出一道蜿蜒曲线,“最难者,莫过于这千里积石山!”
帐内顿时鸦雀无声,只听李白继续道:“秦汉之时,此地羌人依仗天险,虽遭重创却始终未被根除。秦始皇扫六合之师,在此亦难展雄风...”
众将听得入神,纷纷点头。
李白继续道:“不论是古羌还是今日吐蕃,最倚仗的便是这崇山峻岭。当年秦朝有位猛将翁仲,身高八尺,力大无穷,在抗羌之战中威震敌胆。秦始皇为表彰其功,特命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金人相赠。”
“啊?”李平西挠头,“末将一直听说是为求长生...”
“腐儒误人!”李白冷笑一声,袍袖一甩,“终秦之世,羌患未除。到了汉武时期,羌患与匈奴并列为两大边患。直到击破匈奴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