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最终未能成功力挽狂澜,拯救华夏于水火。
纵观其一生,满是悲壮。
另一位刘文秀,虽然在声名上不及李定国那般如雷贯耳,但同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
他与李定国、孙可望、艾能奇一同,并称“大西四将军”。
在张献忠死后,他也选择归顺南明永历政权,获封蜀王。
在西南抗清的战场上他屡立战功,奋勇拼杀。
只是可惜后来孙可望叛变,致使局势急转直下,刘文秀虽心中忧愤交加,却无力回天,最终抱憾病逝。
总而言之,这两位都是明末时期难得的忠义之士。
唯一可惜的就是他们现在并不忠于大明,而是忠于与张献忠!
不多时,只见后方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随即两骑快马疾驰而来。
正是李定国与刘文秀。
只见这人年龄相仿,都在三十岁左右,不过李定国俊朗帅气、眉目之中自有一股英气,而刘文秀则是偏文弱了些,自带一股书生之气。
二人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张献忠面前,整齐利落地单膝跪地,抱拳说道:
“见过父亲!”
虽然他们只是张献忠的义子,但张献忠平日里就与他们父子相称,所以这样的称呼并无不妥之处。
与此同时,张献忠神情格外严肃,紧紧地盯着他们吩咐道:
“定国、文秀,你们听着,如今大军的粮草已经不多了,最多也就坚持十天左右,所以我们必须攻打信阳城获取粮草。”
“只是在这期间为了防止左良玉捣乱,所以本王决定派你们去阻拦左良玉!”
“你们即刻各自带领所部兵马出发,去探寻左良玉的踪迹,然后用尽一切办法将他拦住。”
“不过切不可与他正面交锋,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拖住他。”
“倘若实在拖不住,就设法将他引到别处去,总之绝对不能让他干扰到我们攻打信阳的计划。”
李定国和刘文秀听闻此言,不由自主地对视了一眼,彼此的眼中皆瞬间闪过一丝深深的忧虑。
因为他们心里再清楚不过,左良玉麾下皆是精兵强将,战斗力极为强悍,而以他们目前所掌握的兵力和实力,想要挡住左良玉,谈何容易?
这一任务犹如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他们心头,使得他们心中压力顿时倍增。
张献忠敏锐地察觉到了他们的担忧,接着说道:
“本王也知道这有些为难你们了,所以再给你们三万兵马!”
李定国和刘文秀原本各自统领一万兵马,如此一来,手中兵力瞬间扩充至五万。
二人心中虽满是忐忑,但面对张献忠那不容置疑的命令,只能齐声应道:
“父亲放心,儿臣定当竭尽全力,拼死拦住左良玉!”
张献忠微微点了点头,又补充叮嘱道:
“倘若拦不住,尽早派人快马加鞭回来通报,本王也好早做打算。”
两人赶忙再次点头领命。
随即张献忠挥了挥手。
“去吧!”
让人也不再多话,随后转身便跨上战马,扬起马鞭便离开了。|£微-;趣??;小>/说=}?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2
不多时,一支约莫五万人的兵马便脱离了张献忠的大军,迅速朝着远方奔去。
五万人看起来挺多的,但最起码有四万人都是几个月前刚来投奔的农民军,剩下的一万人一部分是老营人马,一部分是参加过多次战役的农民军。
张献忠看着远去的大军,神情间不由得闪过一丝担忧。
他总觉得这次可能会出现什么无法掌控的大事
紧接着,张献忠并未急于下令出发,而是下令让部队就地休整,埋锅造饭。
士兵们接到命令,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熟练地架起锅灶,从行囊中取出大米面粉,然后生火做饭。
不多时,袅袅炊烟缓缓升起,在炽热的天空下袅袅飘散,带着些许饭菜的香气。
张献忠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心里明白,只有让将士们吃饱喝足,养精蓄锐之后,才能让他们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即将到来的战斗。
毕竟攻城向来都是体力活,不吃饱可不行!
他在心中暗自盘算,等吃完饭之后,在让大军稍作休息,便即刻对信阳城发动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