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
“不过关键是这东西便宜啊,价钱只有煤炭的五分之一。”
“你家以前做一天的饭至少也需要三斤煤炭吧,算下来的话就是三十文钱,可要是换了这蜂窝煤,那么一天只需要六文钱,足足省了二十四文钱!”
“还有这炉子,您也看到了,分两种,有金属包裹的,结实又好看,才三百文,没金属包裹的才两百文,价格公道得很呐!”
百姓们听完了伙计的解释之后,纷纷发出惊叹之声。
很明显他们真的被震惊到了。
因为这东西居然可以为他们省下四倍左右的燃料开支。
拿一些普通的人家来算,一天省二十四文,一年的话那可就是八两银子了!
谁能不心动呢?
突然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中年汉子挤到了最前面,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先给我来一个三百文的炉子和一百块蜂窝煤,我拿回去试试,要是好的话,我家以后就专门用这蜂窝煤了!”
伴随着这中年汉子一开口,其他的百姓也纷纷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我也要我也要,给我那个二百文的炉子就可以了,先来五十块蜂窝煤!”
“我要那个三百文的炉子,再加两百快蜂窝煤。”
一时间,百姓们纷纷解囊购买,蜂窝煤和炉子瞬间供不应求。
不过考虑到这些东西太占地方、又不方便运输,所以国营商店这里只是售卖一张张类似于提货单的票据,百姓们交了钱拿到票据之后,需要去指定的仓库自取。
这要是换成其他店铺,百姓们肯定会有所怀疑,不敢轻易交钱。
但要是国营商店的话,百姓们可就没有什么怀疑的了,因为他们早就知道这国营商店可是朝廷开的,据说背后的老板还是朝廷的六品官员。
有了这些,他没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不多时,那些交了钱拿到票据的百姓便迫不及待回家拉上板车,打算去仓库提货了
与此同时,张世泽那边也没闲着。
他凭借着自己的人脉,迅速联系了几个家中有煤矿的勋贵。
然后把朱慈烺交代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当听到有利可图、并且还是太子爷交代的事情之后,这些勋贵们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加入。
只不过他们的速度比起朝廷来慢了一拍,所以暂时还没有正式销售。
不过这也只是迟早的问题了
又过了两天,在《大明日报》的加持下,京城之中蜂窝煤的生意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大街小巷都弥漫着这新奇事物带来的热闹气息。
一些专门售卖煤炭的店铺内,蜂窝煤堆积如山,巅峰内的伙计们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彼此起伏。
有的店铺为了争抢生意,甚至还推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
别看这蜂窝煤似乎赚不到什么钱,但是胜在量大啊!那些百姓一买就是几百块,这么算下来,利润也算是颇为可观了。
总的来说,朱慈烺还是很满意眼下的情况的。
这天早上,朱慈烺刚用过早膳,突然马宝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太子爷,兵部尚书李邦华李大人在门外求见,看起来似乎有什么要事!”
朱慈烺听到这话,多少有些好奇,但还是说道:
“带李大人去本宫的书房!”
随后,朱慈烺便来到了书房,没过多久,李邦华便到了。
“臣李邦华,参见太子殿下。”
见到朱慈烺,李邦华赶忙拱手道。
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后示意马宝搬了一张椅子让他坐下,然后这才问道:
“李大人,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
李邦华抬起头,神色认真严肃的说道:
“殿下,臣听闻了蜂窝煤之事,臣觉得这确实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所以臣斗胆请求殿下,能否将这蜂窝煤运到辽东那边去?”
“辽东地区苦寒无比,将士和百姓过冬艰难困苦,而这蜂窝煤价钱便宜,比煤炭可是省钱多了,定能解将士和百姓燃眉之急。”
不得不说,李邦华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以前从京城往辽东运送煤炭,运费消耗加上各种成本,一斤煤炭的最终成本有可能会高达五十文一斤!
可要是运蜂窝煤的话,最终成本最多也就是十文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似乎确实可以向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