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尚书周士朴。
在召见时,朱慈烺再三跟他讲明了此事的重要性。
“周尚书,此次修路之事,关乎京城乃至整个朝廷的大局,务必高度重视,不可有丝毫懈怠。”
工部尚书周士朴自然也是深知此事的重要性,自然也是满口答应下来,甚至当场立下了军令状。
“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修路,在您回京之前一定会修好全部的水泥路,若不能完成此任务,臣这个工部尚书便主动请辞。” 果然,文人和武将就是不一样!
这要是武将的话,立军令状的时候一定会说完不成任务就砍掉他的脑袋之类的话。
耳而文人,最严重的也就是罢辞官而已!
当然,朱慈烺也没想砍谁的脑袋。
随后,朱慈烺又召见了几位内阁大臣。
然后和几位内阁大臣详细交代了一些朝政方面事情。
其实这方面朱慈烺的担心倒是有些多余了,因为处理朝政对于几位内阁大臣来说并没有什么任何的难度。
毕竟几位内阁大臣处理朝政已经十分熟练了,朝中事务基本上不需要朱慈烺操心。
再加上崇祯已经答应过不会在政事上指手画脚,给予了内阁大臣们充分的自主权,所以在朝政处理这方面,自然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便来到了两天后。
这一天一大早,朱慈烺乘坐着崇祯的龙辇,带的约莫两万人的队伍缓缓向宣府出发了。
本来按理来说,龙辇这玩意儿只有崇祯才有资格坐,哪怕是朱慈烺这个大明太子也没有资格,但是此刻却没有任何人敢说什么。
而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件事情是崇祯特许的!
既然皇帝都答应了让太子乘坐龙辇,其他人又敢多说什么?
另外,因为昨天晚上早就发了每人十两银子的开拔费,所以此时此刻,出征的将士们都是精神大振,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
因为他们知道,这次出征又是立功的时候了。
就算不能立功,也有一笔数量不菲的赏银拿。
随后,经过简单的仪式之后,大军缓缓开拔,向着宣府进发。
在大军的身后,站着的数十位前来送行的文武大臣。
看着朱慈烺乘坐御驾缓缓离开,大臣们遥遥拱手,随后便各自离去了。
有些人忍不住松了一口气,毕竟太子爷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也能稍微轻松一下了。
当然,他们也只是轻松一下而已,可不敢胡来。
毕竟谁都知道,太子爷虽然不在京城,但是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情报机构还在京城。
这些情报机构就像一双双无形的眼睛,时刻监视着朝廷大臣们的一举一动。
谁要是敢搞出什么事情的话,无疑就是自寻死路。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龙辇之上,朱慈烺正斜靠在一侧微闭着眼睛,一副困倦无比的模样。
没办法,昨天晚上他为了出征的事情忙到很晚,今天早上又起得太早,搞得他整个人都没有精神。
一旁的郑小妹则是安静地坐在那里喝茶。只不过此时此刻,郑小妹早已褪去了女儿家的打扮,身上穿着一件小太监的衣服。
她原本乌黑亮丽的长发被盘起,藏在了帽子里面,脸上也略施粉黛,遮住了原本娇美的容颜。
乍一看,还真以为是个唇红齿白的小太监呢。
若是不知道实情的人,可能还以为朱慈烺有什么特殊的癖好。
就连一旁的琪琪格也是如此,她也是褪去了之前的女儿装扮,换上了一身小太监的服饰。
琪琪格一边撩着窗帘看着外面的场景,一边脸上又露出了些许急切的神情。
看着外面缓缓后退的树木和田野,心中盼望着能快点到达目的地。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朱慈烺连眼皮也懒得抬一下,然后打了个哈欠说道:
“不要着急,着急有什么用?就算是八百里加急,送到宣府也是需要时间的,然后宣府派人去找阿布奈,阿布奈在来到宣府,这一番折腾下来没有个四五天是不行的,你着急也没用。”
琪琪格听到这话,紧张的心情这才稍微放松了下来。
她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继续看着窗外的风景,只是眼神中依然带着一丝焦虑。
与此同时,画面来到察哈尔部草原上。
早在昨天,秦良玉就收到了从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