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琪琪格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她本就不是汉人,自然也不用遵守那些繁琐的规矩去拜见崇祯和周皇后。
紧接着,就瞧见马宝一阵小跑溜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乘轿子。
马宝跑到朱慈烺跟前,脸上堆满了殷切的笑容道:
“太子爷,上轿吧。”
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后再次和郑小妹以及琪琪格坐上了轿子。
随后轿子晃晃悠悠地朝着东宫的方向驶去。
一路上,朱慈烺靠在轿子里,心里还在想着这一路上的种种事情。
一个多月不在京城,不用想也知道,这京城内肯定发生了不少事情。
朝堂之上,各种势力暗流涌动,民间百姓的生活也有了不少变化。
但朱慈烺刚刚经历了五日的长途跋涉,即便是坐着轿子身体也有些疲惫不堪,实在是没心情去处理这些事儿了。
回到东宫之后,朱慈烺美美地洗漱了一番,洗漱完毕,他只觉得浑身都轻松了不少。
或许是太过疲惫,又或许是这一路的奔波让他实在是耗尽了精力,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朱慈烺便沉沉地睡了过去。
宫人们知道朱慈烺这一路长途跋涉,正是困乏的时候,因此也不敢叫醒他,便任由他睡了过去。
不得不说,这一觉朱慈烺睡得极为舒服,约莫睡了五六个时辰。
换算下来的话,也就是十多个小时。
在这十多个小时里,他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世界,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第二天一大早,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房间里,给整个房间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朱慈烺正坐在餐桌前吃着早饭,就看到马宝带着两个小太监抱着一堆奏折走了进来。
马宝一边吃力地走着,一边嘴里还念叨着:
“太子爷,这是内阁差人送来的奏疏,说是请您过目一下。”
可能是走得太急,一不小心,一封奏疏从他的怀里掉了出来。
马宝赶忙停下脚步,伸手去捡不小心掉落在地上的奏疏,那模样看起来有些手忙脚乱。
朱慈烺看到这一幕,只觉得有些好笑,但还是轻轻点了点头说道:
“放到书房,本宫马上就来。”
马宝点了点头,接下来便抱着奏折带着那两个小太监离开了。
其实朱慈烺心里清楚得很,这些奏疏压根就没有看的必要。
毕竟内阁处理政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经验丰富,对朝堂上的事情也了如指掌,这些政务他们肯定能够处理好。
自己就算再看一遍,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而内阁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只是走个过场,想让朱慈烺再过目一下,显示一下对太子的尊重罢了。
随即,朱慈烺简单地吃过早饭之后,便来到了书房。
书房里燃着几盆炭火,将整个书房烘托得暖洋洋的,让人感觉十分惬意。
此时的书案上早已满满摆满了奏折,像一座小山似的。
朱慈烺随意地在椅子上坐下,然后伸手拿起一封奏疏,漫不经心地看了起来。
果然,和他预想的一样,这份奏疏处理得很好,条理清晰,措施得当,没什么问题。
接着,他又拿起一封,还是没什么问题。+l/a+n\l_a¨n^w\e¨n+x!u^e^.\c¨o~m¢
就这样,一封接着一封,朱慈烺看得有些昏昏欲睡。
直到拿到第九封的时候,朱慈烺的表情这才有了些许变化。
不过别误会,并不是因为这份奏疏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这份奏疏是关于京城之内修建水泥路的事情,并且是由工部和户部联合呈奏的。
朱慈烺对于这件事情还是比较上心的,因为修建水泥路对于京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水泥路平坦宽阔,不仅方便百姓出行,还能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和民生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他立刻打起了精神,仔细地查看了起来。
根据工部和户部的统计,这次总修建的道路超过了一千二百里,也就是六百公里以上。
这其中包括大大小小的街道,从繁华的主干道到狭窄的小巷胡同,几乎涵盖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而最终的全部花费,居然达到了一千八百万两!
一千八百万两!
看到这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