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当机立断!
一拍板,就决定,
“好,那就做!别说十年,就算是三十年,一百年,都要兴修这一处的水利,本官亲自上书朝廷,向监国言明其中利害,昆山的百姓们,也是我大明的子民,江南自古繁华,凭什么就他们在这儿受穷受苦?”
“——这不公平!”
“历朝历代也许不管,但到了咱大明不能任由他们如流民,像乞丐一样出门讨饭吃!不然我等就是白穿了这一身官服!上对不起江山社稷,下对不住黎明百姓,这处大坝,——修定了!”
几个官员闻言。/x?i`n_k′a!n-s′h!u?w,u..*c^o,m_
也纷纷表示愿意联名。
毕竟这个是他们提出来的。
而且还有一点,他们觉得监国同意与否不重要,但跟着王阳明一起联名很重要。
这是为官之道,
也是他们心中的小九九。
能不能建成此地大坝,他们其实不是很在意。
建成与否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得参与其中。
大明朝这群官员就是这样。
能力?
有的!
但很吃领导!
皇帝的上限,决定了他们的上限;
皇帝的下限,也影响着他们的下限;
你皇帝摆,他们更摆!
大明亡了都没有关系。
一样叩头便拜,无非改朝换代。
王阳明决定上书,水泥也给了他一个极大的信心。.t?a-k/a`n*s*h?u~.?c′o.m′
所以他觉得可以做!
……
京师。
当朱瞻墡在京城中收到王阳明的奏折时。
已经是一天之后的事情了。
八百里加急飞马送来的。
当知道王阳明打算修建一座大坝,直接挡在那昆山地区的上游时。
朱瞻墡还略微愣了一下……,
昆山?
这个地区怎么有点儿熟悉!
是不是那个什么龙哥?
被反杀的那位肠子哥?
朱瞻墡没有多少犹豫,旋即就直接召集内阁,同时传唤工部和户部的诸位大人们。
御书房。
一幅详细的江南地图,被铺到了一张长桌上。
透过这张地图,朱瞻墡发现这昆山正是自己熟悉的昆山地区。
就是后世的昆山。
只不过后世的昆山显然没有现在这么大。
这里也是昆曲的发祥地。
昆山地区的百姓们,为了乞讨,为了混口饭吃,往往会在口中传唱一种街边曲调。
这就是昆曲最早的雏形。
仔细一看这地图,朱瞻墡发现昆山四周全部都是多雨区域,周围单单就是天然的河道就好几条。
应该都是黄河和长江几次改道,冲刷出来的天然河流。
昆山地处低洼。
后世的昆山是放弃了低洼的区域,转而去了高处安家发展。
可这昆山,看似田地,似乎不能种植。,E~Z/小/说`网+ `更~新*最`全*
但朱瞻墡很清楚,经过数次的冲刷后,这里的土地已经开始变得肥沃起来。
现在的这里,其实是一处天然的良田。
沃野千里都不为过。
大明本质上还是一个农耕文明,
一个农耕文明就这么丢掉一块可以种植的好地方。
——想想都是亏的!
朱瞻墡心中对于新建这么一处大坝在昆山上游的事情,心底当即就十分的赞同。
钱反而是小问题。
不过需要拿出一个详细的办法出来。
“内阁加个班,在这几日拿出一个章程来,给王阳明批钱批物资,再给他调集人手,昆山地区的老百姓们太苦了,该过点好日子了!大坝建成,还要将百姓们接回来,让他们在当地安居乐业,种地养殖……”
“这些后续安置,都要考虑进去,哪怕钱没有了,都可以想办法,但百姓可不能就这么放着,任凭他们在自己家乡受苦。”
朱瞻墡考虑得比较仔细的。
昆山不只是要能住人,还得要留得住百姓。
不然依旧还是一块死地!
树挪死,人挪活。
但家乡能活下来,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特别还是这样的古代!
偌大一个昆山,整个地区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