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缝纫机下的血书
柳云第七次把缝纫机踩冒烟的时候,管教扔给他半卷草纸:"再把皮带抡干碎,你就用手给全监区衲鞋底。·x\4/0\0?t!x·t*.?c`o,m′"铁窗外的梧桐叶扑棱棱往水泥地上掉,他蹲在车间角落抠鞋帮里的浆糊,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穿碎花衬衫的女人。
那是2012年的秋天,柳云蹲在广元镇口小饭馆啃卤猪蹄,邻桌三个老汉正吧嗒着旱烟唠嗑。"张本军媳妇跟野汉子钻苞米地那事儿,你听说没?"穿蓝布衫的老头用筷子敲着酱牛肉,"开春儿他打工回来,撞见俩人在叶小海家炕上滚呢。后来咋着?"光膀子的老汉往地上弹烟灰。"咋着?人都失踪十年了!"第三个老头压低声音,"听说是被那对狗男女弄死埋山上了......"
此刻柳云用草纸擦着缝纫机上的机油,管教的话在耳边晃悠:"举报有功可以减刑。"他摸出藏在裤腰里的圆珠笔,在烟盒背面写下"张本军王桂华叶小海"三个名字。窗外的蝉鸣突然尖锐起来,他想起那顿酒局末尾,穿碎花衬衫的女人曾隔着竹帘看了他一眼,眼角那颗痣像滴凝固的血。
一、血色信封
2022年9月17日,广元市公安局收到一封牛皮纸信封。′d-u¨s_h,u′8/8..\c?o′m_刑侦队长陈建军捏着信纸对着日光,蝇头小楷在皱巴巴的信纸上洇着墨斑:"2009年腊月廿三,张本军被其妻王桂华伙同情夫叶小海杀害,尸体埋于老鹰岭竹林西侧......"邮戳显示来自川西某监狱,寄件人编号0731。
"十年前的案子?"实习警员小林凑过来,"会不会是 inmates 为了减刑瞎编的?"陈建军没吭声,指尖敲了敲信纸第三段:"举报人说亲眼看见叶小海用铁锹砸被害人后脑。"他转头吩咐:"查户籍,先把这仨人找出来。"
半小时后,户籍科反馈:全市无张本军、王桂华、叶小海登记信息。陈建军皱眉盯着地图上的老鹰岭——那片连绵二十公里的山林,近些年只出过两起山火事故。"走,去现场。"他抄起警服,袖口蹭过桌上的《刑法》修订本,书页恰好翻开在"立功减刑"那章。
二、山林迷踪
正午的老鹰岭像口闷锅,十七名民警背着金属探测器在竹林里钻了三个小时,除了几堆野狗啃剩的骨头,连块带血的布片都没找着。小林踢开脚边的竹鼠洞,嘟囔:"队长,会不会是谎报?"陈建军蹲下身,指尖捏起半片指甲盖大小的白色碎片——是陶瓷纽扣,釉面还留着暗红色花纹。?k,s·w·x*s_./o?r.g^
"十年前的案子,能记住埋尸地点已经不容易。"他把碎片装进证物袋,忽然听见山下传来拖拉机的突突声。开拖拉机的老汉戴着草帽,看见警服后浑浊的眼珠猛地缩紧:"警察同志,这地儿闹过鬼咧......"
原来三年前,同村村民上山采菌子时,曾在竹林边看见个半截埋进土里的编织袋,鼓起的形状像个人。"我吓得连夜搬了家!"老汉的手抖得厉害,"你们可别说是我说的......"陈建军 exchanging a glance with小林,立即下令扩大搜索范围。
直到月亮爬上竹梢,金属探测器始终没发出警报。技术员蹲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啃馒头:"除非尸体被野兽拖走,否则不可能一点痕迹都没有。"陈建军望着山下零星的灯火,忽然想起举报信里那句奇怪的话:"皮裤套棉裤,必然有缘故。"这是当地的俚语,用来形容事出反常必有隐情。
三、狱中的阴影
柳云在放风时看见了那辆警车。蓝白相间的车身停在监狱外墙下,阳光折射在车窗上,晃得他眯起眼。十年前那个穿碎花衬衫的女人又出现在脑海里,她靠在叶小海的二八杠自行车上,手里的冰糕化成水,沿着手腕滴进袖口。
"0731,过来。"管教的哨声刺破空气。审讯室里,陈建军隔着铁栅栏打量这个满脸刀疤的男人:"说说吧,怎么知道张本军的事?"柳云挠了挠后脑勺:"就......在镇上饭馆听人唠嗑呗。"小林突然拍桌:"你记仇挺久啊,三年前就该举报,为啥现在才写?"
烟卷在柳云指缝间明灭,他忽然笑了:"前儿个听说,举报连环杀人案能减三年刑呢。"陈建军注意到他左手无名指少了半截,指甲缝里嵌着黑色机油——是缝纫机的油渍。当柳云说出"碎花衬衫老鹰岭西坡第三棵歪脖子树"时,队长的瞳孔猛地收缩:这些细节,举报人根本没在信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