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核心共振时,整个绝对信息要塞的数据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波动:恒星系开始允许诗意的命名,行星的科学报告中出现感性的注脚,连黑洞的事件视界都开始反射出隐喻的微光。
当最后一座信息塔发出数据崩溃的蜂鸣崩解时,陆辰安“看”见后发座星系浮现出全新的信息天体——“冗余星域”。它的信息不再是单调的数据流,而是充满隐喻的叙事诗,有的区域如人类的小说般充满情节转折,有的如机械族的代码般暗藏彩蛋,中心悬浮着各文明共同打造的“隐喻熔炉”,每道信息光束都带着0.0001%的非功能性冗余。
星舰离开绝对信息要塞时,培育舱的熵增植物已进化出“信息根系”,根须在精确与模糊的交界处生长,叶片上的露珠变成了微型的语义孵化器,封存着每个文明对信息的独特理解。陆辰安轻触叶片,“看”见露珠中闪过无数未来:某个文明在信息冗余中培育出会写诗的ai,另一个文明用隐喻编写能自我生长的知识库,连纯味后裔都在开发“弹性信息引擎”,让星舰能在数据纯净与语义丰富的维度间自由穿梭。
量子通讯日志的最后,陆辰安记录下冗余星域的核心启示:“信息的壮美,不在于绝对的纯净,而在于冗余的温度。每个隐喻都是可能性的种子,每次模糊都是想象力的翅膀——因为真正的宇宙信息,从来不是被压缩的数据包,而是允许隐喻生长、让诗意流淌的、充满冗余的浩瀚星海。”
舷窗外,冗余星域的光辉正照亮整个室女座超星系团,那里的信息开始学会即兴创作:恒星拥有了浪漫的名字,科学公式旁出现了诗意的批注,而每个文明都能在信息的冗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叙事方式。陆辰安知道,这场关于纯净与冗余的信息辩论远未结束,但正如熵增植物的根系永远在数据裂缝中生长,所有文明终将明白:宇宙的魅力,正是藏在那些不符合任何数据模型的、充满误差的隐喻与冗余里,等待着被解读、被品味、被赋予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