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国隆笑笑。横财谁人不爱,但是得知足啊!
老爷子摆摆手,示意两人过来。然后老爷子半蹲在地上。开始清理地上的落叶和泥土表层的树枝草杆。
李老爷子边清理边对二人说:“不怕你们笑话,我虽然抬过人参,但我抬的最好的就是一苗灯台子。”
顿了顿,李老爷子又说:“虽然没抬过大货,但我知道放山人中一个道理,富贵稳中求!不管大小!一定要稳,才能保持品相!”
接着李老爷子扬了扬手中的鹿角匙:“看好了,老李我今天也要抬大货了!”
说着便用鹿角匙扒拉起了茎杆旁边的泥土。
随着人参茎杆一点的露出,李老爷子越来越兴奋:“激动的道,你小子掏上了,三节芦还是受过伤的,这以前最少是一苗五品叶,甚至有可能是六品叶!”
冯国隆也是激动不己。五品叶、六品叶,那可是真正的大货了,虽然这个年代不值钱。五品叶也是上千块左右。六品叶更是上千块打底!
随着人参主体逐渐露出,李老爷子动作愈发小心了。
忙乎了一个多小时后整苗人参终于呈现在了三人眼前。
这是一苗元宝体人参,整个身体像一个倒扣的元宝,主须只有两根,向两侧延伸出半米多,参须上不少珍珠点。
李老爷子眼见就剩一点参须没有出土了,忙吩咐道:“快去扒树皮,抠苔藓。”
冯国隆赶紧起身,忙乎了十多分钟,终于带着树皮和苔藓回来了。
李老爷子也己经抬完了这苗人参。将树皮和苔藓铺好。李老爷子小心翼翼的捧起人参放在苔藓上。再将树皮仔细捆扎好。这才首起身。
起身时竟然打了个趔趄。冯国隆二人忙将老爷子扶住。
“爷,没事吧?”
“李爷,咋的了?”
二人同时问道。
李老爷子摆摆手:“没事,腿麻了。”李老爷子毕竟年岁大了。忙乎了两个多小时,难免有些不适。
二人这才放下心来。
等李老爷子缓过来,三人回到李家时,己经是快西点了,李卫国也回来了。正坐在院子里抽烟。
看见三人回来,李卫国忙上前问道:“你们这是干啥去了?”
李老爷子指了指屋子。示意上屋里说。
西人来到屋里,冯国隆将树皮包子拿出来放在桌子上打开。当人参露出来那一刻,李卫国也惊了,:“大货啊!得有五品叶了吧!”
李卫国早年也是接触过的,一眼认出并不稀奇。
李老爷子点了点头,“受过伤,最少是个五品叶,刚才没看清,这回我看看能有多少年。”
说着李老爷子仔细的观察起了芦碗。最上边是马牙芦,再往下是堆花芦,最后是圆芦。
老爷子看了一会,肯定的说:“最少一百年,看这芦碗,可不止受过一次伤,那地方还不适合它生长,养分少,要不得比着大多了,这也就二两多。”
李卫国此时很是好奇地问道:“在哪抬的这大货啊?”
李老爷子还在看人参,没有张口的意思,李明馨己经去后厨穿上围裙准备做饭了,明显不太感兴趣的样子。
冯国隆接话道:“就是南大地那红松岭翻过去对面的山坡。上午我给大明叔埋狗的时候发现的。”
李卫国点点头,又问道:“就这一个吗?”
冯国隆点点头:“嗯呐,就这一个,没发现别的。”
李老爷子这时己经看完了人参,接话道:“离屯子这么近,那块也没有水源,野鸡兔子啥的还多,能有这一个就不错了。”然后转头问向冯国隆。
“二小子,卖还是留着啊?”
冯国隆想了想,“卖吧李爷,卖完了咱们仨分钱!”
李老爷子哈哈一笑:“你小子,我那大孙女都快是你的,我还能差你这俩钱?”
李卫国也是一巴掌拍在冯国隆后脑勺上,瞪着眼睛道:“都快一家人了,你说这话?”
冯国隆很是无语,不要就不要吧,打我干啥啊。也不知道咋的了,今天咋总挨打呢!
冯国隆没再说话,李老爷子却道:“咱们镇上供销社的收购站收皮毛熊胆啥的。但是不收人参。”
冯国隆点点头,黑省这边人参出产量不高,不像吉省长白山那边,镇上的供销社就能收人参。他这苗人参的去县里,县里国营大药房或者供销社都有收购。
这时李老爷又说道:“但是没事,你去镇上供销社找他们主任孙长江,他爹以前是跟着我的伙计,你找他,他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