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她家里这情况实在是难办。
二郎打小读书就好,十三岁那年便中了童生,平民百姓家里出一个读书人不容易,家里也是铆足了劲儿供他。
可也不知道是不是时运不济,二郎连着三年下场,愣是没再考中。
起初大郎还肯跟着爹娘一起供弟弟读书,一是因着彼此间的兄弟情义,二也是想着毕竟是自家弟弟,若是真能得中将来于顾家,乃至顾家的子孙都是一件大好事。
可顾二郎一年年的不得中,家里的银子水一样的花出去,顾大郎自己也有娘子儿女要养,时间长了夫妻俩自然有了怨言。
这不前几日家里竟是因着几件小事就闹了起来,大儿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明着说了不愿意在供二郎读书,也不许顾大郎再将赚来的银子交到公中。
若是顾大郎不愿意,那她宁愿和离另嫁也不愿意再待在顾家做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顾老大自然不愿意,他和妻子成婚五年,膝下己经有了一子一女,和妻子这些年也感情甚笃,让他因为弟弟放弃妻子和孩子,他是万万不愿意的。
顾父顾母这些年拉着老大一家子供老二读书,亏欠了老大的心里都门清,以前老大两口子不闹他们还能装作不知道,可眼下既然己经闹成了这样,那他们要是还装聋作哑就是诚心想把老大的家搞散,他们就算是再怎么偏心老二,也不能这么做。
思来想去,老两口最终还是决定让老大一家子分出去过,家里的田地家产分成三份,老大老二,还有他们老两口各一份。
老大两口子带着孩子分出去单过,他们老两口跟着老二过,以后除了年节的孝敬还有养老钱,老大就不用再管老二这个兄弟了。
顾老大媳妇一听乐坏了,她早就想分家,只是碍于老两口和顾老大始终没能开口,这下子可算是如愿以偿,当即就带着孩子搬出去单过了。
家里没了成日吵闹作妖的人,顾母心里却没有好过多少 ,她和顾父年纪都不小了,就算往死了干也负担不起读书人的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