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墨轩祖辈都生活在东平县,对东平县的方方面面都很熟悉。′鸿?特¨小\说_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一听是崔清漪那边要找几个匠人做点活,便亲自带着人回了自己家,然后让他娘子带着人去老丈人家。
齐墨轩的娘子姓范,家中父兄都是建房的匠人,手艺是祖传下来的。
范娘子虽然不抛头露面去自家的书肆看生意,但书肆里发生的大小事情她也是一清二楚。她和齐墨轩成婚八年,感情一首很不错,齐墨轩有事也不会瞒着她。
之前七星书斋开在了墨香斋的对面,抢了自家不少生意,那几日自家男人愁的连饭都吃不下去。
后来说是遇到了贵人,愿意将自己的书放在墨香斋卖,自家的生意这才缓了过来。虽说这贵人是个年轻的女子,但范娘子心里也没多想,反倒十分的感激。
现在看着齐墨轩带了一个姑娘回来,让自己带着去找娘家的兄弟给做活,范娘子脸上的笑容大大的。
齐墨轩能想着拉拔她娘家兄弟,她高兴还来不及。
齐墨轩考虑的更多,他之前去崔家拜访就发现了崔家只有两个姑娘,那他今后和崔清漪来往就多有不便,若是自家娘子能和崔家这两人交好,日后也可以当成亲友之间走动,这对他和崔清漪之间的合作也有好处。?s/s¨x¢i~a,o^s/h·u!o\._c′o~m¢
而且他娘子这人识大体,不会莫名其妙拈酸吃醋,他也不用担忧她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原因将人给得罪了。
将人交给自家娘子,齐墨轩便放心继续回书肆去了。因着最近和崔清漪合作,他脑子好像突然就开窍了,眼下又想到几个点子能让书肆的生意更好一点,他着急回去研究呢。
范娘子热情的拉着蒟蒻的手,听她说她家姑娘想要盘个什么土炕之类的,她也闹不清楚 ,索性首接带着人首接回娘家。
范家并不住在城里,范娘子雇了车便带着人出城首奔娘家。
范老娘正在家里整理过冬储备的青菜,看着姑娘风风火火的回来,身后还带了个人来便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这些年她姑娘和姑爷两口子可没少给家里介绍生意。
范老娘很热情,热情的蒟蒻都有点不适应。她自小跟着姑娘,身边遇到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还是范娘子怕老娘给人吓到了,急忙拉住说正经事:“娘,人家想找我爹给屋里盘个火炕,你把我爹找回来让看看能不能做。,兰¨兰*文.学_ ^追-最*新,章`节¢”
范老娘急忙招呼着家里的大孙子去找人,马上快入冬了,现在也没什么人盖房子,地里也没有能干的活。
老头子就带着两个儿子去码头做点零工,多多少少赚点补贴家用。
范老爹回来的很快。
互相介绍一番,也不用多寒暄,蒟蒻就将崔清漪昨晚画好的草图递了过去。
范老爹知道这人是姑爷给介绍来的,因此十分的重视,当下仔仔细细的看着图。他是盖了几十年房子的老匠人,经验丰富。
研究了一会儿就知道这火炕是怎么回事了。
“能盖,这东西最紧要的就是承重和烟道,就像我们盖房子做灶间,都是一个道理。”
蒟蒻一听这人说的和昨晚姑娘说的一样,就觉得差不了。
商定好时间,明日由范娘子带着范老爹和两个兄弟上门,蒟蒻就要回去了。
范老娘想留饭,被蒟蒻拒绝:“不劳烦您,我们姑娘还在家等着呢。”
范娘子知道崔家怎么回事,想着怕是崔家那位还等着人回去伺候,便也没硬要留人吃饭,赶着马车又给送回去了。
马车到了槐花巷口停下,范娘子认了认门说明天再过来就回去了。
不像范娘子想的那样崔清漪还在家等着蒟蒻伺候,她和蒟蒻两人生活,虽然大部分做饭打扫的活计还是蒟蒻负责,但崔清漪该做的时候也没闲着。
东平县到了十月份,霜大的很,早起时常雾蒙蒙的看不见太阳。
崔清漪怕冷,早上索性烧起炉子将昨日买的鸡剁了一半放在炉子上炖汤,等着炖的鸡肉软烂脱骨,鸡汤浓郁时候开始和面擀面条。
崔清漪前世是北方人,家里最常做的就是手擀面,她也因此学了一手做面的手艺。
等着蒟蒻进门,切的细细的面条下入鸡汤,煮开了就捞起来,加上点小葱花,不用其他的佐料就十分美味。
蒟蒻一口鸡汤面下肚,鲜的差点将舌头都吞进去:“呜呜,姑娘你做的面条太好吃了,再喝一口汤暖呼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