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学习计划的念头,瞬间如泡影般破灭。
他心中一阵失落,脸上却仍强撑着恭敬之色,只是那微微攥紧的衣角,泄露了他内心的些许不甘。
忽的,朱标开口道:“嗯,刚从大本堂回来吧?回去好生歇息,莫要过于劳累。”
言罢,便抬步欲走,神色平淡,未再多看朱允炆一眼。
朱允炆赶忙扬声喊道:“父亲,儿臣斗胆,不知父亲可否考教一下儿臣的课业?”
眼中满是期待,似盼着能借此机会,在朱标面前一展所学。
朱标摆了摆手,神色匆匆道:“今日事务繁忙,改天再说。”
语毕,转身便离去,脚步匆匆,转瞬身影便消失在朱允炆眼前。
朱允炆望着朱标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泛起埋怨。
暗自思忖,父亲总是这般,对自己的热忱不理不睬,满心期望考教课业以获赞赏,却遭如此推脱,实在让人委屈。
怨愤之情在心底蔓延,却又只能无奈地攥紧拳头。
朱允炆心中暗自思忖,若总是如此,事事皆不顺意,他又哪有出头之日?
这般境遇,前路迷雾重重,寻不见一丝光亮,首叫人满心忧愤,却又苦无对策。
朱元璋与朱标皆对朱允炆不甚看重,如此情形下,他满心郁懑。
所幸,尚有儒生们对其礼贤下士之举赞誉有加,这些夸赞之语,于朱允炆而言,仿若暗室微光,能稍解他心中烦闷,令其生出些许欢喜。
自设立内阁之后,朱元璋与朱标理政负担大减,不似往昔那般劳累。
如此一来,二人皆有了不少闲暇时光用以休憩调养。
且说那杨宪,此番首度踏上辽东之地,触目所及,心中顿生诸多感慨。
这片土地的山川风貌、风土人情,皆令他心潮起伏,往昔所闻与今日亲见,交织心间,万千思绪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