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深以为然,点头不迭道:“常兄所言极是,此辈行径,实难苟同。只是目下山东欲行新政,确然急需辽东襄助。然现今辽东一面要帮扶云南,诸事繁杂;另一面又有诸多学子被征辟,人力物力皆有所耗,如此看来,恐是余力无多,帮扶山东,着实棘手啊。”
言罢,神色忧虑,轻轻摇头。
常孤雏闻言,不禁展颜笑道:“杨兄无需为此忧虑。辽东学子虽多有被征辟,然尚有一大部分即将结束实习。咱们不妨将他们派往山东历练。如此一来,既能解山东推行新政人手短缺之急,又能让学子们积累更多阅历,于双方而言,皆为美事一桩。”
杨宪颇感意外,旋即面露喜色道:“如此当真甚好!只是辽国公你事务繁多,毕竟无法兼领山东政务,届时不知该由何人来把控山东新政推行之进度?”
常孤雏稍作思忖,从容荐道:“依我之见,山东布政使陈园可担此任。此人既有才能,又具手段,行事果决。且近年来对我辽东新政多有钻研,了解颇深。由他来把控山东新政推行进度,定能妥善处置,诸事顺遂。”
杨宪颔首称是,面露忧虑道:“我亦知陈园颇具才干,只是前时陈园于孔家覆灭一事出力甚多。士子们多以孔门为尊,恐会抵触针对他,就怕届时他难以服众,压不住场面啊。”
常孤雏摆了摆手,神色笃定道:“杨兄无需为此忧心。有辽东在此撑持,谅那些士子也不敢肆意妄为。山东推行新政乃大势所趋,纵有些许异议,料他们也只能乖乖就范。”
杨宪点头称是,心中忧虑稍减。
当下,便与常孤雏就土地改革、户籍改革、税务改革等新政事宜,展开细细交谈。
二人时而剖析改革利弊,时而探讨推行之法,言语间,对新政在山东的推行,多有谋划与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