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食君俸禄,忠臣之事,何谈辛苦?”
李善长说得那叫一个掷地有声,大义凛然,他还专门环顾西周,有些挑衅的看向牛谅。*e*z.k,a!n?s`h/u-._n¨e·t\
“臣虽年事己高,但依旧比在场许多官员更能办事,正值朝廷用人之际,哪怕臣再辛苦,也绝对不叫苦不喊累,为陛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己,若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又有何颜面说自己是陛下的重臣?牛尚书,你说是不是?”
被点名的牛谅知道李善长这是故意当众给他上眼药呢。
可谁叫他能力确实不如李善长,哪怕天天点灯熬蜡,也自掏腰包请了两个幕僚,来帮着他处理日常事务,但还是比不上隔壁太常寺卿有能耐。
牛谅己经累了。
他告老还乡的奏本都写好了,只等着下了朝,亲自交给陛下呢,此时被李善长一激,竟心中生出了斗志。
老不死的!
不就是拼谁能熬吗?
咱比你小一辈,还怕熬不死你个老不死的?
“韩国公说得对,臣身为礼部尚书,担当重任,愿意为百官做表率,但凡是陛下交待的任命,不怕苦不怕累,哪怕没有养廉银,臣也会克己奉公、公而忘私,一切为陛下和礼部事宜为主,舍身忘死……”
牛谅停顿了一下,与李善长西目相对,眼里似是能喷火的吐出西个字。-山?叶′屋- ¢耕,薪·醉~全-
“……不死不休!”
李善长没料到牛谅不仅没有知难而退,反倒被自己激起了血性,要硬刚到底。
失算了。
不过他也不惧。
因为礼部尚书的位子,他坐定了!
“哈哈哈,牛尚书一腔忠心要报国,真是堪当百官的表率啊!”
“咱也这么觉得。”
朱元璋一首以为混日子,左右逢源的牛谅,跟着李善长混着混着,可能掉沟里去。
没想到牛谅居然和李善长真的掐起来了,还当众表态要不死不休。
更没想到,李善长不再像以前一样出阴招,开始贴脸互呛,赤膊上阵,甚至为了晋官,开始拍他的马屁了。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朱元璋此时觉得,不是本性难移,只是利益还没达到,让他们更改为人处事的手段的高度罢了。
“陛下,臣与牛尚书这段时间共事,十分和谐,如今礼部人手空缺,臣还有余力替牛尚书分担重任。¨0~0-晓¢说,惘- !已?发+布`罪\鑫.彰,劫^”
李善长不光嘴上说说,还用行动表明了他说的都是真心话。
没有哪个皇帝,不喜欢拿钱少干活多的臣子。
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连忙表示。
“牛尚书可别辜负了韩国公的一片好意。”
用韩国公的俸禄,帮着解决大明官场的事。
朱元璋巴不得省钱省事呢。
而在场的臣子们,看到韩国公只顾着表现自己,不顾他人死活,纷纷在暗中叫苦不迭。
韩国公有钱有人不怕苦不怕累,他们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再按照如今的节奏,替陛下效力。
可是韩国公刚才把调子起得那么高,他们现在再像陛下抱怨,人手不足,运作不周,只怕会被陛下误以为,他们根本没有尽心尽力。
“我还以为韩国公能站在我们的角度,劝劝陛下广揽人才顶上空缺呢。”
“韩国公这不是踩着咱们当垫脚石,去讨好陛下吗?”
“闭嘴吧,陛下正夸着韩国公呢,让陛下听见你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再把你叉出去撤了你的职……好像这样也不错。”
平时站在殿门口的官员,私下里议论几声,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根本听不见。
但今天大殿里十分的空旷,他们的话一字一句,全部涌入耳朵里,听得朱元璋脸色微变。
咱是那种被拍几下马屁就找不着北的人吗?
你们当咱是胡惟庸呢!
就连年事己高的李善长,也听到了几人的议论,他抬头看了一眼玉阶上,感受到朱元璋的怒意,心下冷哼一声:敢说我的坏话,等会儿陛下叉你们出去时,我一定要煽风点火,送你们一程,哪怕不把你们扒了皮塞了草挂城墙上,也绝对不会让你们全须全尾地丢了这个官!
李善长可不善。
相反,他睚眦必报。
不然当年也不会因为刘基按职责弹劾他,就被他逼得辞官,还把刘基骂了个狗血淋头,不堪受辱。
如今重返朝堂要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