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县的“授田大会”,在百姓们的感恩戴德和欢呼声中,落下了帷幕。¨c*h*a`n/g~k`a¨n`s~h-u·.?c¨o,m,
但张小山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分给百姓土地,只是让他们有了饭碗。
教会他们如何在这碗里装满饭,甚至装上肉,才是他这个县丞,真正要做的大事。
没过几天。
在县城郊外那片最是肥沃的官田上,一座崭新的、用篱笆围起来的巨大农庄,便拔地而起。
农庄的门口,立着一块由李知县亲笔题写的木牌。
上书八个大字——“清溪县农事试验田”。
这天一早。
数百名刚刚分到田地的农户代表,被请到了这里。
他们看着这片被规划得整整齐齐、沟渠纵横的试验田,眼中都充满了好奇。
张小山没有穿他那身青色的官袍。
而是换上了一身方便活动的短打劲装,脚上踩着一双沾着泥土的布鞋。
他看起来,不像个官老爷,反倒更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农。
他站在田埂上,对着聚拢而来的乡亲们,朗声说道。
“各位乡亲,分到地,只是有了饭碗。*天<=(禧?¥小%$说*1ˉ网·^ ?*最\a-新^_章′`节¤?更μ新??¨快,¨ˉ”
“要想把这碗里的饭装满,甚至装上肉,就得学着把地种好。”
“今天,本官就在这里,给大家伙儿介绍几个能让地里多打粮食的‘新宝贝’。”
他说着,让刘书吏和几个衙役,抬上来了两个大麻袋。
一个麻袋里,装着本地农户常用的、干瘪瘦小的稻种。
另一个麻袋里,则装着一颗颗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从青石村运来的优良稻种。
“乡亲们请看。”
他抓起两把不同的稻种,放在众人面前。
“好种出好苗,好苗结好粮。”
“你们说,这两种种子,哪一种能长出更多的粮食来?”
这个对比,是如此的直观。
所有人都看出了那优良稻种的好处,纷纷发出惊叹。
“这……这张相公家的种子,咋长得跟金豆子似的。”
“是啊,比俺家的传家宝种还好。”
小山笑了。
“这,便是咱们试验田的第一个宝贝——良种。”
“从今日起,凡是愿意试种的农户,都可来县衙登记。_s?j·k~s*a/p,p~.?c*o?m-”
“官府,可以先将这良种,赊给大家。”
“不收一文钱的利息。”
“等到秋后丰收了,大家再按数归还即可。”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农户们,都激动得窃窃私语。
紧接着,小山又让人牵来了耕牛,以及两样新奇的“大家伙”。
一样,是早已在青石村普及的曲辕犁。
另一样,则是安装了轴承的独轮车。
他亲自下场,为众人演示。
只见那曲辕犁,在牛的牵引下,转弯灵活,犁地又深又快,比老式直辕犁的效率高出了不止一倍。
而那独轮车,一个半大的小子,便能轻松地推着上百斤的土方健步如飞。
这两样“神器”,再次让农户们看得是目瞪口呆。
小山宣布,这两样工具的图纸,将无偿公布。
各村的铁匠和木匠,都可以来县衙抄录,官府还会派人进行指导。
演示完工具,小山又带着众人,来到了试验田的角落。
那里,挖了几个大坑,里面堆满了各种枯枝烂叶、人畜粪便和塘泥。
“各位乡亲,这地啊,就跟人一样,干活多了,也会累。”
“要想让它年年都给咱多打粮,就得给它‘吃饱饭’。”
他详细地,向众人讲解了如何利用这些看似无用的废料,来制作能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的“堆肥”。
这变废为宝的法子,再次让农户们大开眼界。
最后,小山将众人,带到了试验田最南边的一块地。
那里,早已按照他家乡的模式,被改造成了一片“桑基鱼塘”。
新栽的桑树苗,正在茁壮成长。
“乡亲们,种粮食,是为了填饱肚子。”
他指着那些桑树苗,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而种这些,却是能让咱们的日子,过得更富足,更有盼头。”
“这桑叶,可以养蚕。”
“蚕能结茧,茧能缫丝,丝能织绸。”
“那一匹上好的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