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个垂直纺锭,每个纺锭都用绳套连接着锭杆。锭杆上还有锭子。粗纱穿过小走车的压板,勾住锭杆。小走车能在滑道上前后移动,上面装有上下两块压块。”
叶轩在纸上添加了小走车的图示,并标注了其位置。
“小走车上的压块拉起时能让粗纱通过,放下时则能压住棉纱。”
叶轩持续阐述着珍妮纺纱机的运作机制。
工匠们的眉头越皱越紧,工部官员则是一脸茫然。
他们对锭杆、锭子、小走车、垂直纺锭等专业术语一无所知,感觉像是在听天书。
“这便是珍妮机的核心原理。”叶轩总结道。
工部官员一脸疑惑:嗯?这就讲完了?
他们大脑一片空白,刚才的讲解仿佛从未发生过。
工匠们则面露沉思。
“原理大抵如此。”叶轩说,“动手吧,去制造珍妮机。”
叶轩的话语将众人拉回现实,随后安排他们开始工作。
工匠们并未立即行动,而是展开讨论。
“我做过纺纱机,有些经验。”
“这里的设计应该是这样。”
“还有这里……”
工匠马四拿起笔,在纸上详细勾勒,图中传动机构复杂,各部件标注清晰。
“大致就是这样,但有些细节我还需实践验证。”马四说。
其他工匠纷纷赞同,并提出还需制作实物以检验理论。
叶轩查看他们的图纸,虽复杂,但大体能理解。
若要深入探究,他却一头雾水。
工匠们自发分工,随即投入到珍妮纺纱机的制作中。
砍伐木头、削制部件、安装皮带等声音此起彼伏,临时工坊内热闹非凡。
工部官员上前询问任务,尽管他们官职不小,但作为叶轩的临时下属,必须听从他的安排。
“你们的任务是监督工匠们的工作。”叶轩吩咐道。
这群工部官员知晓机械、水利等领域的知识,但理论与制造有别,工匠在实操上更为精通。
叶轩遂安排他们负责监督。
只要他们不胡乱干涉,便是相助。
工匠们干活极为卖力。
毕竟,完成珍妮机,即可晋升为官。
他们日复一日地劳作。
叶轩每日前来巡视,了解进展。
工部官员则向他汇报工匠们的进度:
“已初具规模。”
“……”
“小走车已研制成功……”
“垂直纺锭亦制作完毕……”
工匠们每天都有新突破。
七八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