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市的梅雨季总是裹挟着黏腻的潮气,刑警大队办公楼的玻璃窗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将窗外的霓虹灯光晕染成模糊的色块。~白-马^书^院* ·已_发,布·醉-薪¢漳*踕^萧凛揉着发酸的后颈,第三次放大监控视频里那个穿黑色连帽衫的身影,突然瞥见办公桌上多了个牛皮纸袋——素白的信封上没有寄件人信息,只潦草地写着"萧凛队长亲启"几个字,字迹边缘晕染着淡淡的水渍,像是被雨水浸透后又烘干的痕迹。
金属拆信刀划开信封的瞬间,一股若有若无的血腥味混着檀香飘出。信纸是常见的A4打印纸,黑色宋体字排列整齐得近乎偏执:"她们都该死,她们的堕落必须付出代价。"萧凛的瞳孔猛地收缩,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纸张边缘——这触感太过熟悉,和莉莉案发现场发现的匿名恐吓信材质完全相同,纸张纤维里甚至嵌着同样的淡蓝色荧光颗粒。¨看¨书′君. ¨追′最·薪¢蟑*截`
萧队!"许峰撞开办公室的门,带起的风差点掀翻桌上的证物袋,"技术科在周曼的云端相册里发现隐藏文件夹,最新照片拍摄于南郊化工厂地下三层!"话音未落,他注意到萧凛紧绷的下颌线,目光落在那封信上,"这是...?"
林疏桐和苏晴匆匆赶来时,萧凛正在用显微镜观察信纸纤维。法医中心特有的消毒水气味混着信件的诡异气息,在密闭的办公室里形成令人窒息的漩涡。林疏桐戴着白手套拿起信纸,紫外线手电筒扫过纸面,无数细小的荧光颗粒在光束下浮现,组成若隐若现的图案——那是北斗七星的形状,与死者皮肤上的化妆品荧光排列如出一辙。′墈^书^屋-晓′税-徃/ ¨追_嶵`歆\蟑`截′
典型的仪式化犯罪特征。"林疏桐将信纸放入物证袋,金属拉链闭合的声响格外清晰,"凶手通过信件建立与警方的对话,这是寻求关注的表现。"她调出犯罪心理学资料,屏幕上闪过一系列连环杀手的画像,"这些文字经过精心设计,打印字体掩盖笔迹,但反复使用'堕落''代价'这类词汇,暴露了他强烈的道德审判欲。"
苏晴突然指着信纸右下角:"师姐,这里有块淡黄色的污渍!"在高倍放大镜下,那片污渍显现出复杂的分子结构。林疏桐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是硝酸甘油,医学上常用于缓解心绞痛,但高浓度接触会引发剧烈头痛和幻觉。"她转头看向萧凛,"凶手很可能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依赖这种药物,这或许是他犯罪的生理诱因。"
萧凛按下对讲机:"调取近五年全市硝酸甘油处方记录,交叉比对南郊化工厂员工档案。"他的目光扫过白板上的嫌疑人侧写图,新增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标签被红笔重重圈起,"许峰,带技术科去查信件的邮寄轨迹,重点排查半岛酒店周边三公里内的所有邮筒。"
夜雨再次倾盆而下,冲刷着刑警大队的外墙。许峰带着警员们冒雨走访,手电筒光束在潮湿的街道上交错。当他们排查到半岛酒店后门的邮筒时,值班保安突然想起:三天前的雨夜,有个戴着医用口罩的男人来寄信,左手始终揣在风衣口袋里,右手握着的雨伞手柄刻着北斗七星的图案。
与此同时,法医中心的实验室里,林疏桐正在进行一项大胆的实验。她将信件上提取的硝酸甘油与死者体内检测到的神经毒素混合,在试管中产生了诡异的紫色反应。"这种化学反应会加速神经毒素的吸收。"她盯着不断翻腾的紫色液体,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凶手不仅在杀人,还在进行某种病态的'净化仪式',他认为这些毒素能洗涤死者的'罪孽'!"
深夜的刑警大队依旧灯火通明,二十余名警员围在巨大的电子地图前,将硝酸甘油处方记录、邮筒监控和化工厂员工档案进行交叉比对。萧凛站在白板前,用红笔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最终箭头指向一个名字——半岛酒店化妆品专柜的高级导购员,陆沉。资料显示,他毕业于医科大学,三年前因心脏疾病离职,每周都要去私人诊所注射硝酸甘油,而他的工作制服,正是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