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他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自己这个小外甥,不是从小不学无术么?
什么时候,有如此强的文化功底了?
若说是抄袭的,可这两首诗,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夏禹从何处抄来?
而且,纵然是抄袭,可夏禹总不能有未卜先知之能,提前预料到他人所出之题吧?
“殿下好文采,老臣也有一题,不知殿下可有胆接下?”
正当秦仲思索之时,王麟起身,看着夏禹询问道。
“王相请说,本王必竭尽所能!”
夏禹闻言,淡笑一声,丝毫不惧的看着王麟。
“此题乃是去岁,炎国诗圣所出,我大夏文人尽出,依旧做不出堪比炎国诗圣的诗词,在意境上,总感觉有不足之处,以至于这题,成为我大夏的耻辱,此题便是,以茅屋为题!”
王麟话音落下,全场为之一静。
这题难倒了大夏无数文人才子,也是大夏背负在身上的耻辱。
去岁,炎国诗圣房视翰,来到大夏,挑战大夏诗坛。
最终,留下一道难题,拂袖离去。
此题一出,大夏文人才子竭尽所能,最终却无法做出超越,不,别说超越了,便是看齐的诗词都没有。
此刻,王麟居然用此题来考验夏禹,这是不是有刁难的意味在其中?
不仅是众大臣如此想,便是夏崇面色都是变幻不定,心中猜测王麟的打算。
而秦蕴曦和姜云霜则是紧张的看着夏禹,有心为夏禹解围,却不知该找什么借口,只能焦急的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担忧的看着不慌不忙的夏禹。
至于夏禹,在王麟开口之时,他便转动脑海,思索前世的唐诗宋词三百首。
不多时,夏禹有所决断,佯装为难的走出一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足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岳阳王公庐,阳翟刘儒亭,圣人云:何陋之有?”
随着夏禹将陋室铭加以改编,一首大气磅礴,足以名传千秋的词脱口而出,而这时间,仅仅不到半盏茶,一时间,让麟德殿中的文武百官,面色震惊的看着夏禹。
这词的意境,居然远超炎国诗圣做的那首赠,王公庐赋。
良久之后,王麟率先回过神来,激动的对着夏禹躬身道:“殿下大才,老臣佩服,哈哈,谁人言我大夏无文采,他日,待炎国再次出使之时,安乐王当引领我大夏诗坛,决战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