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托儿所、幼儿园这些帮忙带孩子的地方,等孩子大了就让他们上小学堂,认字明事理,再上职业技术学校,让他们进作坊干活。”
其实朝中关于开启民智这方面是两个观念,一方面在管理的时候讲愚民,认为比较好骗……好管理;另外一方面,又把教化列入地方官员重要的功绩,表达出朝廷的重视。
看起来似乎很矛盾,但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柔和的阶级固化手段。
读书难道是一件很便宜的事情吗?
别说赵茂了,就是赵辰、赵缙读书的时候,都得算着点钱买书,月月得赵骅补贴,就知道读书有多贵了。
想要好的教育资源,还得花更多的钱。
像赵淩读书的文华殿,那是有钱都进不去的地方。
知识资源其实是高度垄断在权贵阶层手中的。
真正的穷苦百姓根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很多人别说是写自己名字,甚至都没个正经大名,一辈子按照排行来叫,或者按照出生日期来起名字,不然就是起个贱名好养活,叫一些狗蛋之类的名字。
而赵王氏主编的小学教材和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完全是另辟蹊径。
除了其中涉及到少量官府的告示怎么解读的内容,剩下的教学内容在达官显贵的眼中都是一些低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