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岩和其他专家们对视一眼,眼中既有惊讶,也有期待。
如果真如李昊所说,这项技术将为太空电梯的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会议结束后,李昊独自站在地质局楼顶,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拂面而过。
他望着远方的海平线,心中充满了期待。
再次调出“精卫系统”的详细图纸。
这项技术来自某个二级文明的水世界改造经验,能将海底沉积物与纳米材料结合,形成比天然陆地更稳固的人造地基。
更重要的是,整个填海过程几乎不破坏原有海洋生态,反而会为珊瑚虫提供新的生长基质。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能在海上建造出坚固的陆地,还能为海洋生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天后,一支由三十艘工程船组成的舰队悄然驶向目标海域。
与此同时,礼部发表声明,宣称大夏将在公海进行“海洋环境研究”,相关海域设立临时禁航区。
这一声明在国际上引起了一些关注,但大夏政府的态度坚决,表示这是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当第一块纳米基岩沉入海底时,李昊的卫星电话响了。
是郑老的声音:“小李,中枢刚收到三份抗议照会,说我们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意料之中。”李昊望着远处海平线上忙碌的工程船,语气平静而坚定,“告诉他们,我们正在建设世界上第一个人工珊瑚礁城市,建成后将邀请国际环保组织参观。我们的目标是保护海洋生态,而不是破坏它。”
一个月后,当联合国观察团的直升机飞临施工海域时,所有质疑声戛然而止。
原本空无一物的海面上,赫然出现了一座直径5公里的圆形平台,平台边缘是阶梯状的人造礁石,已经有不少珊瑚虫附着生长。
平台中央,一座银白色的控制塔拔地而起,周围整齐排列着模块化临时厂房。
整个平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宛如一座海上城堡。
最令人震惊的是,平台四周的海水清澈见底,鱼群数量比周边海域还要密集。
观察团的成员们纷纷拿出相机拍照,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
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激动地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在填海工程中,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生态恢复效果。这不仅没有破坏海洋生态,反而为海洋生物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家园。”
观察团的首席专家喃喃道:“这不可能……填海工程应该会毁灭周围三海里内的所有海洋生物才对……”
站在一旁的李昊笑而不语。
系统提供的生态补偿技术,岂是地球现有科学能解释的?他深知,这一切都得益于昊天科技的先进技术,以及他们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当晚的庆功宴上,工程总指挥王岩举着香槟走到李昊身边:“李总,平台一期工程提前两周完工,您给这个新城起个名字吧。”
李昊望向窗外的星空,那里即将连接起一条通往宇宙的天路。
他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就叫‘星港’吧。这里不仅是太空电梯的起点,也是人类迈向星辰大海的桥梁。”
“星港”,这个名字在场的每一个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