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可以说都是别的书塾挑剩下来的生源,除了黄夫子自己家的孩子,一个个家境都不好,说明只能在黄土书塾学,说明黄夫子教学能力非常厉害!
经过赖死鬼上次在酒楼里吐槽,八卦的人都知道案首当初拜师竟然还有些渊源,使得当初拒绝明智的郑夫子名声大噪。
挑剩下来的郑夫子现在别提多后悔了,之前明智考县试的第二他还能缓的过来,这次知道是府试案首直接变成秀才,他在床上连躺三天不吃不喝。
十岁的府试案首,到手的鸭子,活生生被黄土书塾占了便宜,自己当初要是收下这个孩子,还有后来的黄土书塾什么事?
更别提经过赖死鬼的宣传,他在读书人中间名声大噪,都说他是个有眼无珠的夫子,和他学能学个啥?
除了吐槽郑夫子,这些镇上的读书人也不忘盯着黄土书塾。
谁心里没有一点盘算,虽然他们已经有夫子,这么多年如果没读出成果,大号养废可以重新养小号,自己不行还有儿子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这么些年如果读出成果,那更知道教出案首的价值,家里还有别的孩子要读书。
没钱的家里人轮流盯着,有钱的派小厮过来盯着,全都盯上了黄土书塾。
人多肉少,这么一点小书塾一看可能就几个学生,不盯着可不行,要是去迟了人满了你就哭吧。
再加上,在明智庆祝案首举行的宴会上,大肆赞叹黄夫子,读书预备役的家长们热情极度高涨,案首都赞叹的夫子谁不想让孩子去?
于是,黄土书塾门口每天都有人敲门,后面一群眼睛紧紧盯着大门,袖子都撸起来做好战斗的准备。
这么火热的书塾,靠挤可不容易挤的上,明智是黄夫子的得意门生,他要是帮村里的孩子问问,效果会好很多。
热闹看完的村民陆陆续续回家,想给孩子读书的琢磨办法劝说家里让孩子读书,看热闹的和家里分享秀才公家分家趣闻。
人群散去,明智也慢悠悠的跟着赖家人回到老屋。
喜欢寒门科举小懒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