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着带徒弟,带一个徒弟多少钱。/微/趣·小?说+网* !首/发-
安然一直坚信只要钱到位什么都不是拒绝的理由,在国外不一定人人生活的都很好,有人就愿意离开故土过来拿高薪。
一行回到上海,安然就找人合股建修理厂,建技术员培训班。上海已经有了多家火柴厂、面粉厂、纺织厂、水泥厂、香皂厂等等,厂子还在不断扩大,有厂子就要用设备机械,设备机械总有损坏的时候,备件及修理师需求量日益增加。安然一呼,响应者甚多!
有人做董事长,有人做经理,唯独安然这个发起者只入股不担任任何职务!为啥?她还行做米虫呢!往往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打脸!她不过说说负责教学员英语,做洋人师傅的汉语老师兼翻译立刻就有五十名徒弟送了来。再一打听,这些学徒工几乎是各厂子派来的亲信或家族子弟。大家都知道这批学员不但学技术,还要学英语,这种机会怎么给别人?
安然只得一边教学徒英语,一边还要教从英国来的技术员中文,实际操作中还要充当翻译,自己偶尔还做做生意,这种紧张忙碌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五年,不是这群人笨,而是他们实在忙,忙的没时* 间学习。?2?8\看?书/网, ?更′新*最¢快/弄得安然跟着他们周转于各个厂子。
最可恨的是这群股东又塞给安然一些家族子弟跟着学英语,她很闲吗?真的很闲吗?倒是詹姆斯逍遥很多,拿到零备件清单只需要采买托运回来即可,年底分红!
送走这些祖宗安然再也不想干了,厂子有这些人带其实已经上了正轨,修理费是小钱,大头还在那些配件上。通过詹姆斯厂子又购进了机床车床等等,很多简单零件自己开始加工,新工人进了一批又一批,安然终于成了甩手掌柜!
付出的努力得到的回报就是她买了两块不错的地皮,还参股了一些面粉厂、轮船公司等。两块地皮被她建成了两处住宅区,卖了房子手里还剩下几套洋楼。~幻′想-姬? .更/新!最-快.建房还多亏了沈大山的帮忙,不管人工物料,几乎都是沈大山在操办,不然以她一人之力说什么也做不到。
五年她只回老家一次,老家人人过的好也不需要她操心,安仁泰如愿埋在了老家,安炳绪教下一辈煮肉手艺,安炳贵夫妻在老家过着地主老爷的生活。倒是在码头遇到过胡家的运输队,带队的是孙家人安然自动退避三舍。据说胡老爷又纳了两房小妾,也不知道孙燕如今过得如何?
饭来伸手,衣来张口,无视晒晒太阳,睡觉睡到自然醒,这种生活只过了一年,便有消息传过来北方干旱,粮食减产。安然想到家里的存粮和粮食的产量便没在意。第二年依旧干旱,南方开始有了逃荒者,粮价在涨,这便引起了安然的注意。
她仔细找了一下资料:光绪二年,一场史无前例的饥荒席卷了大清半壁江山。连续四年的灾害让土地荒芜一片,饿殍遍地。在这四年前干旱已经显现,倒不至于吃不饱,毕竟每家都有家底,可再连续四年颗粒无收什么家底都吃没了!
也就是灾难不会很快过去,严重的还在后面,这只是开始。前期干旱,随后是蝗灾,再后来是大水漫灌!连续四年大片国土颗粒无收!她马上做出决定,接安家人来沪!
“安先生,你这里还有多少粮食?”安然还没走就有三个粮商都来找她。
“仓库还有几十吨吧!”
“太好了!安先生,小麦一旦八两,大米一旦十两,玉米六两一旦,你看如何?”粮价翻翻翻了!
安然顿时差点惊掉下巴!没听错吧?真的这么高了?这是粮食吗?是金子!
“安先生,快说话啊,你要多钱?不行咱们再商量商量”三人是商量好的,每年安然这里都会放出一批粮食,虽然没到放粮时间三人还是想试试。
安然长长呼吸一下让自己镇定下来,“没问题!一手钱一手货!但要快!”她着急回家接人,再晚了怕是要出事!灾情前期吃富户,富户吃完了吃草根树皮,这些吃没了就该吃人了!
安家是种粮大户,估计首先要被吃的一个。
安然得了钱都没管粮商怎么运,将仓库交给他们自己就往老家赶,进入江苏开始遇到小股流民,看似状态不好却没到饿死人的地步。
第48章 问明情况安然更焦急了,他们说的与记载无异。安然打马飞奔,几乎是连夜赶路,好在沿路一直没看到……
问明情况安然更焦急了, 他们说的与记载无异。安然打马飞奔,几乎是连夜赶路,好在沿路一直没看到大股流民,江苏境内能看到一些庄稼。越往北越荒凉, 河道里的水越来越少, 草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