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的一家通讯店里,一个染黄发的年轻人走了进来,“老板,有那种...传呼机卖吗?”
“有呢,正好还有几台,每台三千八。/s′i,l,u/x-s¨w..-o\r_g\”老板拿出传呼机,笑眯眯地说,今天己经卖出去三台了。
每卖出一台,蔚蓝公司就会给他一百元奖励。
起初他以为这只是稳赚不赔的小买卖,却没想到这东西真有人买。
“给我来一台……”
年轻人面露喜色,毫不犹豫地掏出钱。
因为他的女神买了一台传呼机,他觉得自己也必须拥有一台。
家里还算富裕,对他而言这笔钱算不上什么。
刚走没多久,又来了两个穿着讲究的男人,每人也买了一台传呼机。类似的情况在港岛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
明星代言加上口口相传,蔚蓝传呼机迅速走红。
无论哪个年代,想要炫耀的心态总是存在的。
别人有了,我没有,岂不是显得我缺乏品味?
各大电器和通讯店的老板们仿佛闻到了商机的气味。
虽然传呼机的利润不如大哥大,但胜在销量大。
数量多总归是好事。
厂家的热线被接连打爆,全是催促发货的声音。
倪永孝无疑是此刻最兴奋的人,短短一天内便售出了上千台设备。刨去生产与人力成本,每台利润接近两千块。三百万的纯收入,一日之间便轻松入账,这收益远超洗化产品,且正大光明,无需冒险。
如今,仅仅是个开端,但己有无数客户打来电话求购。街谈巷议中,传呼机成为热门话题,众人纷纷称其为“钱袋子”,仿佛只需伸手就能将钞票拾起。
...
蔚蓝传呼机的名号迅速传遍港岛,也引来了诸多商界目光。尽管不知其具体成本,仅凭销量推测便能估算出丰厚的回报。得知此物出自倪家时,许多人颇感意外——原来黑道也开始涉足高新技术了?
当初洪兴、和连胜等帮派听说倪家筹建工厂,准备开发电子产品时,还私下嗤笑其不务正业。*鸿^特,晓*税-徃/ *首^发,然而事实证明,倪家的成功让他们哑口无言。
蔚蓝传呼机的热度持续攀升,销量逐日递增,从最初的千余台到后来的数千台……十余日后,增速才逐渐放缓,毕竟港岛的潜在用户终究有限。
“真没想到,这款产品的市场反响竟然比我预想的还要热烈。”
高晋与韩琛带领团队在油麻地展开行动后,香港各大社团迅速提高警惕。
毕竟倪家财力雄厚,人脉广泛,除洪兴这类大型社团外,其他社团难以匹敌。然而,倪永浩并未过多干预社团事务,而是专注于大局。
蔚蓝金融投资公司内,倪永浩召唤出的金融公司负责人高伟进毕恭毕敬地汇报:“老板,目前我们己秘密收购六百三十万股。”
这六百三十万股正是九龙仓的股份。时值1980年3月,九龙仓争夺战即将在香港上演。几个月后,九龙仓的股价持续上涨。宝船王与英资怡和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倪永浩刚从海外返回香港,便指示悄悄在证券市场中吸纳九龙仓股份。
当前九龙仓每股54港元,六百多万股总市值超过三亿港元。如此有利可图的机会,他自然不会错过。尽管他的操作十分隐秘,但如此大规模的收购,若无人察觉才显得不正常。
某处,信息闪烁。若有心探寻,不难发现端倪。
“继续,争取突破至一千万股……”
倪永浩微微颔首,若非那蔚蓝传呼机如源源不断的金流,他恐怕难以支撑如此局面。
好在蔚蓝传呼机每日进账稳定,数百万乃至千万轻而易举。
更妙的是,倪永孝主导开发的游戏机己面世,并与多个社团洽谈合作。目前虽仅售出百余台,但每台售价十万港币,且不乏倪家下属购入。
倪永浩并不慌张,他知道,待这些社团见识到游戏机的盈利潜力后,必会蜂拥而至。?精-武+晓*说¨网\ ·追!嶵′欣_章*劫,毕竟,任何新生事物都需有人先行尝试。
“老板,账户余额不足,只剩三千万。”
高伟进轻抚发丝,苦笑着说道。
“稍后我亲自处理……”
倪永浩点头回应,他本打算此刻前往汇丰银行。
……
很快,倪永浩与艾丽莎抵达汇丰银行,见到了现任大班沈弼。
昔日倪家若求见,沈弼多半不会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