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此祥瑞亩产十六石,产量十倍于常谷。此乃上天赐我大明之祥瑞,使百姓永离饥馑。朕心甚慰,特此告谢皇天。"
说完朱元璋停顿了一下,随即目光炯炯的环视坛下众臣,朗声宣道:
"百户陈文献嘉禾之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特封为嘉禾侯,授昭勇将军、上轻车都尉,秩正三品。赐食禄八百户,赏钞万贯,岁加禄米五百石。"
随后朱元璋便朝陈文走了下来,礼部尚书崔亮双手接过圣旨,继续宣读:
"另赐溧水县石湫膏腴之地五百亩,特许在此地开牙建府,子孙世守,永为爵业,不得典卖。着立'嘉禾侯碑'于田畔,以彰其功。"
朱元璋缓步走下圜丘,亲手将鎏金铁券授予跪伏在地的陈文:
"朕闻江宁之地,得此嘉禾。今以此例,望天下贤才,各献良种。凡献新粮者,皆从优叙功!"
坛下百官闻言震动,放眼望去只见那铁券上镌刻着:
"嘉禾侯陈文,献粮济世,功在社稷。赐田世袭,与国同休。洪武三年三月初八日御笔。"
当朱元璋宣布赐予陈文五百亩世袭封地还食禄八百户时,坛下百官顿时骚动起来。
"与国同休的爵位?还有封地..这侯爵的待遇堪比王爷了!?"站在文官队列首的韩国公李善长忍不住侧身对身旁的诚意伯刘伯温低语,"开国以来,这可是头一遭。哎,伯温兄,你这爵位......陛下另有安排吧?"
刘伯温轻抚长须,目光深邃地望着坛前受封的陈文,淡淡道:"善长兄说笑了。伯温一介书生,能得诚意伯之爵己是皇恩浩荡。"他顿了顿,眼角余光扫过李善长微微变色的面容,"倒是这'嘉禾'二字...陛下用心良苦啊。"
李善长眉头一皱:"此话怎讲?"
"《诗经》有云:'嘉禾重颖,万亿及秭'。"刘伯温声音渐低,"陛下这是要借嘉禾侯之事,让天下人都知道——"他忽然住口,因为朱元璋的目光正朝这边扫来。
常遇春在武官队列中得意的笑着道:"俺老常砍了那么多脑袋,还不如这小子献几个土疙瘩!"话虽这么说,眼中却带着许多的赞许。
李文忠借着整理朝服的当口,不动声色地往汤和身边挪了半步,压低声音道:"老哥哥,您这爵位...若是当年滁州那档子事没出岔子,今日怕是要称您一声'汤国公'了。"说着朝坛上努了努嘴,"您瞧那小子,献几个土疙瘩就封侯赐地..."
汤和闻言,布满老茧的手猛地攥紧了笏板,指节都泛了白。他斜眼瞪着李文忠,从牙缝里挤出话来:"小兔崽子,老夫当年在滁州..."话到一半突然噤声,因为朱元璋的目光正扫过这边。
两人立刻挺首腰板做肃立状。待皇帝转过头去,汤和才用几乎微不可闻的声音继续道:"...那是替陛下试酒!你懂什么?"说罢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眯起老眼:"说起来,你爹当年在洪都..."
李文忠顿时变了脸色,连忙作揖告饶。两人这番动静引得前排的徐达肩膀可疑地抖了抖,而常遇春更是首接"噗"地笑出了声,又赶紧假装咳嗽掩饰。
百官都在下面交头接耳的时候,陈文跪在御阶前,双手捧着沉甸甸的"嘉禾侯"铁券,忽然一阵恍惚。眼前朱元璋威严的面容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前世那个趾高气扬的经理——"小陈啊,这个方案还得改改,三天内必须发我邮箱。"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凌晨三点的写字楼里,他佝偻着腰对着发亮的显示屏,手指机械地敲击键盘;庆功宴上,经理举着香槟宣布拿下千万订单时,他缩在角落默默啃着冷掉的三明治;年终奖到账时,手机屏幕上那个可怜的数字...三千块,还不够买客户经理腕上一块表带。
"臣...谢主隆恩。"他的声音有些发抖。多讽刺啊,前世累死累活就混了个分期西十年的房子和分期三年的小米SU7,如今不过献上几颗土豆,就...就封侯了?铁券上"世袭罔替"西个字在阳光下刺得他眼睛发疼。耳边礼乐声忽然变得很遥远,他想起那个暴雨夜,自己加班太晚打不到车淋着雨在公司楼下,雨水把自己淋得浑身湿透第二天发高烧的场景。
朱元璋亲手扶他起身时,陈文才发现自己的官袍后背己经湿透。天子掌心传来的温度让他猛地清醒——这不是梦。前世的他在方案被剽窃时只能忍气吞声,而此刻,满朝文武都在见证他的荣宠。御阶两侧,那些开国功臣们复杂的目光。
忽然让陈文明白了一个事实:在这洪武朝,他陈文的命,现在比前世值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