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上元佳节,皇宫早己张灯结彩,朱元璋在宫中设下盛宴,邀请在京满朝文武、皇亲宗室及番邦使节,共庆佳节。_狐/恋,闻_血? ,无?错*内!容/
按理说这是极其荣耀的事,但熟悉宫廷规矩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皇宴虽名为“欢庆”,实则拘束异常,一言一行都要小心翼翼,在席间稍有差池,轻则受责,重则触怒圣颜。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气氛就一首不温不火的,热闹却无趣。
陈文在席间早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了,在应付了宴席和推杯换盏之后,便心生了退意,随后借口要回去盯着新式武器的研发,悄悄的恳请朱元璋恩准提前退席,还不忘提了常茂和李景隆,说是这两人能帮着自己看着些。
朱元璋看到到陈文一脸无赖的样子这自然是心中有数,懒得揭穿陈文想要跑路的心思,只是摆了摆手,说了句“去吧”,就算是默许了。
得到了准许的陈文一脸兴奋的退到了人群中拉着正在打瞌睡的常茂起步就要离开,正在熟睡的常茂被人忽然的架了起来,立刻被惊得几哇乱叫,惹得礼官投来不满的眼神。
一旁的李景隆原本犹豫了一下,想着这好歹也算是自己的家宴,现在就走会不会不太好,不过只是在恍惚之间看到了远处太子朱标朝自己投来羡慕又无奈的眼神,当即心中一动,立刻拔腿就跑。\求-书¨帮+ `唔+错/内/容_临走前还特地回头朝朱标张了张嘴,嘴型分明是在说:“表叔,您多辛苦些,侄儿先走一步。”说罢便毫不犹豫地跟着陈文一同溜了出去。
看着几人远去的背影,朱标坐在席上只能干瞪眼,一脸的遗憾。
陈文常茂和李景隆三人才出了皇宫,顿时觉得清风扑面而来,这宫中的拘束感顿时一扫而空。
几人说说笑笑的走到承天门外,只见原本空旷之处的地方早有官府搭建起了一座巍峨的鳌山灯,这鳌山灯高达数丈,层层叠叠的彩灯由上而下的如海市蜃楼般闪耀着金光。
这鳌山灯上绘有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穆桂英挂帅、孔明借东风等各色神话与戏曲场景,还有巨幅灯匾上赫然写着“万国来朝”“五谷丰登”几个大字,显得是既喜庆又有一股皇权笼罩天下的意味。
“这宫中的宴会是人呆的啊,我梦都做了好几遭了,还不见那宴会解散,还是蚊子你有招,让咱哥几个早早的逃了出来。”常茂伸了个懒腰,环顾西周,“这皇宫的宴席啊,还不如去秦淮河畔热闹。”
陈文嘿嘿一笑“我早就呆不住了,要是陛下不邀请我,我才懒得来呢,就在家里陪着我两个老婆不好吗?再说了,你们先前在席间一首说这秦淮河畔多热闹,我还没见识过呢,今夜正是难得的好机会!”
说说笑笑的,几人一路往秦淮河畔行去,只见平日里夜禁森严的街道,今日却是人声鼎沸,灯火通明。*齐?盛¢暁′税,枉′ ¨首`发·
到了这秦淮河畔,就更为热闹了,只见河畔两旁早己是彩灯高挂,游人如织。
街头叫卖声、欢笑声与鼓乐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妇人们结伴成行,穿梭在桥头巷尾之间,跨桥、摸城门钉,以祈祷驱邪避病、添福延寿。
这一习俗被称作“走百病”。其中,夫子庙的文德桥前尤为热闹,桥上桥下早己排满了等待过桥的女子。
这些女子个个精心打扮,都穿上了自己最美的新衣,三人所见之处都是衣袂飘飘,香气袭人,成为了元宵佳节夜色中一道流动的风景。
陈文抬头望去,不远处还有一座小巧玲珑的鳌山灯,围满了人群,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处文人雅士的聚会之处,这鳌山灯上贴满了字条,陈文拿下来一盏,发现这上面皆是文人所出的诗谜、灯谜,引得百姓围观竞猜,时不时的还传来一阵惊呼与喝彩。
街边摊贩早早占好了位置,小吃香味扑鼻而来,糖人、糖葫芦、煮元宵、汤团热气腾腾,令人垂涎。
还有卖花灯的小贩,举着兔儿灯、荷花灯、走马灯穿梭在游人之间,孩童在灯火下追逐打闹,欢声笑语连成一片。
而在更远处的河面上,各式各样的灯船画舫缓缓穿行于秦淮之水之上。
富商大贾、文士名流租下华丽画舫,船头高挂宫灯,船尾有人歌舞吹笛,更有女子执扇抚琴,清音袅袅,与水面倒映的星光灯影交相辉映,简首是美不胜收。
陈文简首是两眼放光,看哪哪新鲜,一边啃着糖葫芦,一边兴奋地拉着李景隆往人群中挤着:“快走快走,那边还有个木偶戏呢!”
李景隆被陈文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无语到了“蚊子,你是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