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西苑紫光阁内,群臣垂首肃立。!x\4~5!z?w...c′o¢m/
曹吉祥恭谨跪立一旁,手中奏疏徐徐展开,以清晰沉稳之声,逐篇念出奏疏内容,继而详述内阁票拟之见解,静候英宗圣裁定夺。
他展开奏折,字句清晰地念道:“臣胡濙,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奏于皇帝陛下:
伏惟我朝肇兴,垂拱而治,赖陛下宵旰忧勤,四海咸安。然地方大吏乃国之藩屏,尤以省会要职为甚。
福州府控闽东之冲,辖海疆之重,需得廉能之臣镇抚。臣遍历铨衡,访察舆情,今特荐举江西吉安府同知张诚,堪任福州知府之职。”
明代官员选任,主要有科举、保举以及铨选三种途径。
科举为历代选才主途,士人经科考获取入仕资格,称“正途”,既保障社会流动性,亦制衡利益集团把控朝政。
保举乃朝中大员以才德为依据,荐举官员的制度,可吸纳吏员、举人、监生等“异途”人才,虽能快速补位,然过度使用易成党派滋生温床。
铨选则是根据任职期间的考评,选拔任用官员的制度。前文所提到的廷推,也属于铨选里高级官员的任命流程。
胡濙做为五朝元老,又是英宗登基时的五位辅政大臣之一(三杨、张辅、胡濙),保举一个福州知府,于情于理都符合制度。?1\3?x!s!.~n¨e`t·
朱祁镇虽对保举官员有所反感,却也不便公然反对。
曹吉祥垂眸,见英宗面色恙,遂继续朗声道:“奉圣谕着内阁拟票:臣等谨阅胡濙所奏,荐举江西吉安府同知张诚补授福州知府。
臣等以为,张诚才守兼优,资历允合,若授福州知府,必能裨益地方。胡濙所荐张诚,既合制度,又孚众望,实乃稳妥之选。是否允行,伏候圣明独断。”
奏疏呈毕,曹吉祥抬眼觑见英宗仍闭目养神,并不表态,他扫了眼胡濙、曹鼐等人,敛容低询道:“主子,这票拟可需批红?请主子圣裁。”
朱祁镇一时虽无驳回的由头,但念及四品知府竟由朝中老臣保举,心中颇存芥蒂。
他抬眼扫过众人,见皆垂首缄默,于是蹙眉道:“此事留中再议,容朕思虑一番。”
“谨遵圣谕!”
曹吉祥恭谨应诺,随即将下一封奏疏徐徐展开,目光甫触疏文,面色骤然剧变,指尖微颤间忙不迭将奏疏合拢,欲换呈下一份。
朱祁镇见状,眉峰陡蹙,沉声道:“为何如此惊慌?”
曹吉祥讪讪一笑,喉间嚅动数下,方嗫嚅道:“回主子,是言官们上的奏疏,尽是些捕风捉影、虚耗圣听的话头,并无紧要内容,不如换看下一封。¨k`e/n`k′a*n*s+h·u′.¢c¢o^m/”
“念吧,朕倒要瞧瞧这些言官捕得什么风。”
曹吉祥面色煞白,指尖发颤的展开奏疏,吞吐道:“兵部尚书王骥署理任内,违制私授边将、植党乱政,其结党营私、觊觎军权之举,实乃危及国本。
伏望……伏望陛下彻查治罪,以正纲纪。”
朱祁镇猛然睁眼,从曹吉祥手中夺过奏疏。
展开刹那,王骥之名被朱砂圈得通红,宛如渗血的伤口,“私授边将”“结党营私”等字刺得他眼眶发烫。
通篇弹劾如利刃列阵,直指王骥绕过廷推、擅自任命甘肃、辽东两镇总兵,而末尾密密麻麻的十三道署名,竟涵盖了吏科都给事中、监察御史等一众言官。
两镇总兵的诰命若无皇帝首肯,如何发得出去?这篇奏疏表面参的是王骥,锋芒却直逼御前。
朱祁镇眼中怒意翻涌,寒芒扫过殿中重臣,却见人人低首垂眸,鸦雀无声。
他默不作声取过余下奏疏,匆匆翻罢,从中挑出几册捏在掌心,方抬眼冷冷扫向众人:“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十三人联署弹劾王骥,尔等当廷竟无一言可陈?”
只见都察院左都御史陈镒越众而出,目光如刃般扫过垂首缄默的王骥。
“陛下,臣忝居言官之首,以为众人所奏皆据理直陈,并无不妥之处。反观王骥署理兵部,竟敢罔顾祖制私授边将,实有结党之嫌。”
朱祁镇强压着怒火,目光在众臣面上逡巡。
“还有谁要参王骥?”
“陛下,王骥所授之人,多为其党羽,长此以往,边镇恐成其私军禁地,朝廷号令再难施行。今王骥肆意践踏朝廷祖制,实乃危及国本之举。陛下圣明,万不可为其所惑。”
吏部尚书王直肃然陈词。
“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