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战洪72小时 > 第57章 致敬伟大的挑河工【后记】

第57章 致敬伟大的挑河工【后记】

时间,2026年,夏。¤6~1=)看3书=={网?§} ×μ首??×发¨

地点,“德水坝”水利枢纽工程纪念馆落成仪式。

又过了一年,“德水坝”的配套工程——一座小而精致的“沂沭治水精神纪念馆”,在“战洪”碑旁正式落成。

开馆仪式没有邀请任何大领导,也没有媒体的长枪短炮。

来的,只有几个村的村民,还有一群从省城水利学院赶来的、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年轻学生,他们是陈晓峰的学生。

陈晓峰作为纪念馆的荣誉馆长,也是今天唯一的发言人。

他没有穿西装,只穿了一件最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裤。

他站在纪念馆门口,身后,是奔流不息的沂河,远处是建好的堤坝,而他的身边,站着一个恬静的、梳着马尾辫的姑娘。

她叫林晚,是省水利设计院派驻大坝的助理工程师,也是陈晓峰的未婚妻,两人是在大坝建设最紧张的阶段,因为一次技术方案的争论而相识,最终在共同的理想和奋斗中,走到一起。

林晚看着陈晓峰,眼神里,是满满的温柔和骄傲。

陈晓峰握了握她的手,然后,走上那个用青石板搭成的简易讲台,拿起了话筒。¨c¨m/s^x′s′.¢n_e*t~

台下,坐着他的父亲陈明远,抱着两个孩子的柳柔。

还有干娘、老李头、张大牛、周黑子……周达追也有些老了。

总之,所有熟悉的面孔,都来了。他们的脸这几年被太阳晒得黝黑,但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要亮。

这两年整个村镇已经达到了全国百强村镇,大家的日子眼见好起来,文明和教育大力发展起来,周达追也不再说那些浑话,一切都在向好发展……

“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讲什么技术,也不想谈什么成就。”

陈晓峰的声音,通过话筒,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河岸。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挑河工’的故事。”

他指向了纪念馆里,一张被放大的、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成千上万的、衣衫褴褛的民工,在冰天雪地里,用最原始的独轮车和扁担,从河床里,一担一担地,往外挑着淤泥。

他们的背,被压得弯成了弓,但他们的眼神,却异常地坚毅。

“这张照片,拍的是上世纪我们苏北地区‘导沂整沭’的工程现场……”

“老一辈,可能还有印象。·s~i`l_u?b¨o′o.k-..c?o*m¨那个时候,没有挖掘机,没有卡车,甚至连饭都吃不饱。我们的先辈们,就是用这样最笨的法子,用肩膀,用扁担,用一双双血肉模糊的手,硬生生把沂河、沭河这两条几百年来一直为患的‘害河’,给重新规整了一遍。”

“他们是‘挑河工’。他们没有钱,没有任何报酬,唯一的‘工钱’,就是一天几个黑面窝窝头。他们冬天睡在自己挖的地窝子里,夏天就睡在露天的工棚里……参与的人,不计其数。”

“当时,数百万人民以挑河工的身份,靠人力完成了对沂河、沭河等主要水系的疏浚、改道和堤防建设,也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十年九涝的局面。这段历史,是新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也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挑河工精神……”

陈晓峰的目光,扫过台下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看到,好几位老人的眼圈,已经红了。他们就是那场伟大工程的亲历者。

“爷爷陈德水,当年也是这千千万万‘挑河工’里的一员,当时,他跟我说,那会儿,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吃上一顿饱饭,能睡上一个安稳觉。他从没想过,有一天,水能被关进笼子里,人能住进楼房里。”

陈晓峰顿了顿,声音变得有些哽咽。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脚下是坚固的大坝,身后是安宁的家园。我们有最先进的无人机,有最强大的抽水泵,有最科学的数据模型……理论依据,我们觉得,我们战胜了洪水,我们是英雄。”

“可我想说,我们不是。”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那张黑白照片上。

“真正的英雄,是他们。是那些曾在冰天雪地里,用一担一担的土,为我们挑出这条河道,挑出这片土地,也挑出我们今天所有‘科技治水’的基础的……无名的挑河工。”

“没有他们用血肉之躯打下的这个‘底子’,我们所有现代化的设备,都只是空中楼阁。没有他们那种‘人定胜天’的努力拼搏精神,我们这个村子,早就被那第一波洪水给冲散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