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多年前已开始尝试连载小说和刊登广告,接洽商业合作对他们来说已是常规操作。
虽然无法占据头版,但娱乐版面的安排完全可行,且收费合理。
经过一番周折,贾建设终于与《香江商报》达成协议。
于是,《毒龙潭》得以顺利上映。
首映前一天晚上,午夜场反响尚可。
然而,第一天的票房数据让贾建设颇感失望——全国范围内仅收获不足六万的票房,平均每家影院贡献不到两千。
如此成绩自然难以令他满意。
然而,蓝荣轩当时正在现场查看数据,见状便安慰道:
“这个票房已经很可观了。
毕竟这是部‘三无’作品,在春节档后推出,能有这样的成绩已属难得。
!你不用太担心,我们丽声院线将全力支持这部电影。
等到票房突破二十万时,我会在合作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相信它一定能大火。”
蓝荣轩所言非虚,他对当前票房表现确实感到满意。
贾建设虽有前世记忆,但对当前香江电影市场的行情了解不多。
在后世,电影圈常有关于日票房破千万甚至上亿的消息,可那是全国影院合力达成的成绩。
即便是在未来十年内,这边的日票房能达到十万的电影都寥寥无几。
而他编写的《毒龙潭》,日票房达到六万便足以庆祝。
蓝荣轩及其他同期上映此片的影院老板对此评价一致,都认为这是当下香江电影市场难得的现象。
尽管部分影院老板曾被贾建设强制排片,但看到如此票房表现后,也皆喜笑颜开,期待更辉煌的未来。
加之近期并无其他大片竞争市场,各影院纷纷增加《毒龙潭》的排片量。
果然,次日票房攀升至八万多,仅两天便接近十五万。
第三天更是突破九万。
至第五天,票房稳定在十一万左右,且未见下滑迹象。
原本仅有四成上座率的《毒龙潭》,如今每场平均上座率已提升至九成。
就在此时,香江媒体才翻出一周前《香江商报》娱乐版面的头条,发现了关于《毒龙潭》的首次报道。
并非所有报纸都反应迟缓,紧随《香江商报》三天后,《星岛日报》率先报道了这部电影,称其为春节档后的票房黑马。
而《香江商报》作为首发方,同样不甘示弱,因双方合作顺畅,在拿到独家头条后迅速跟进报道,指出该片仅两天票房即突破十五万。
随着报界的热烈关注,电视台亦不愿落后,尤其是无线电视,邵大亨对此深感懊悔。
原本这部利润丰厚的电影,邵氏院线本该分一杯羹,却因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人而错失良机。
随着电视和媒体纷纷报道《毒龙潭》,这部电影迅速走红。
从前只是凭借口碑传播,如今不仅有口碑支撑,连渔轮上的讨论焦点都转向了它。
《毒龙潭》作为新的周票房纪录保持者,不仅打破了邵氏春节档创造的52万周票房记录,更是大幅超越这一数字。
上映一周后统计显示,其周票房高达63万。
以这样的势头,《毒龙潭》突破百万票房几乎是板上钉钉。
要知道,目前的票房纪录保持者正是邵氏去年年底创造的93万。
去年刚刷新纪录的邵氏,得意不过半年便面临被超越的风险。
更令人懊恼的是,这部电影是主动送上门的,却因邵大亨的固执被推走。
这件事被贾建设谈崩后不知何人曝光,如今各大报纸都在指责邵大亨目光短浅、贪得无厌。
昔日风光无限的邵氏因此成为业界笑柄。
邵氏院线并非邵大亨一人独有,他虽掌控部分影院,但院线中还有其他合作伙伴。
邵大亨虽财大气粗且旗下有邵氏电影这一巨头,但他人的意见并非完全服从。
在这种明显有利可图的情况下,邵大亨的贪婪导致众人错失巨额财富,其他人难免心生不满。
最终,邵大亨不得不支付一笔赔偿金,才平息了众人的怨言。
这种结果对吝啬的他而言,无异于剜肉之痛。
待内部事务解决后,邵大亨开始反思此次事件的得失。
显然,泄露消息的绝非邵家内部,而是贾建设背后势力所为。
贾建设身后的丽声院线,即便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