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有经验丰富的老大爷指挥。
早在贾建设搭建棚子时,他便迅速组织人力搬运粮食和水。
三位大爷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人负责一个院落。
三大爷擅长筹划,在早年修建防空洞时便囤积了许多木料与防雨布,主动承担前院事务。
贾建设、何雨柱及老大爷所在的中院早已行动起来,他们迅速组织人力搭建棚子,并转移食物与水源,成为最早稳定局势的院落。
后院由二大爷负责,他联合邻居筹集了些许材料,勉强建起简易棚子。
三大爷贡献较多,如今显得格外得意,父子俩不断发号施令。
前院居民依赖他们的防震棚,虽不满却敢怒不敢言。
话说那位三大爷宁舍命不舍财。
当时**之际,人们争相外逃,而他...
那天情况紧急,有人慌忙跑出来连裤子都没顾上穿,索性光着屁股了。
但为了活命,这也情有可原,只是那些年轻妇女吃亏不少。
!至于年纪大的大妈老太太们,谁能占谁便宜还真不好说。
但我们的三爷不是这样的人,他第一反应竟然是惦记他的电视机。
当时他抱着电视就往外跑,三奶奶怎么拦都拦不住。
幸好房子虽然摇晃得很厉害,但没发生什么大事,不然真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
贾建设带着杨政民夫妇回来时,这三个大爷正在各自的地盘上商量中午吃什么。
一大爷负责中院,因前院人多,中院也分了一部分人过来。
这对一大爷来说不是难题,简单几句就搞定了。
贾建设回来前,他已经安排妥当。
傻柱负责做饭,各家出些粮食一起度过难关即可。
二大爷那边也还好,他也接纳了几名前院的人。
不过二大爷向来霸道,直接规定每家按人口出粮,轮流排班做饭,俨然一副领导的模样。
这样也算公平,除了他只动嘴不动手外。
毕竟他年纪大了,后院的人对他还算尊重。
这么几天时间,应付一下也就过去了。
然而许大茂并未参与这些事务,他是后院少见的富裕户。
虽然不再轧钢厂上班,但去电影院仍是不错的工作。
下乡放电影时,若没人给好处,他便只放一半。
剩下的部分,他总有办法提前结束放映。
不明 ** 的人只能失望离开,而聪明的则明白这是许大茂在索取好处。
因此,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许半半”。
只要好处足够,他一定会把电影放完,若再额外加点好处,还能连续放两场。
村里难得放一次电影,要想尽兴就得满足许大茂的要求。
所以现在他的生活甚至比过去在轧钢厂当放映员时更好,只是名声不太好听。
许大茂如今已不再在意名声,他在电影院上班时投入了不少资金,但同事间对他颇有微词。
好在院长偏袒他,其他人虽不满却也只能隐忍。
许大茂的妻子于曼生活得有声有色。
她早年在煤球厂工作,许大茂被轧钢厂辞退后,性情逐渐温和。
她安分守己地待在家里,与马敏相处融洽,偶尔还帮忙照看孩子。
马敏见于曼冬天上班辛苦,便向何雨柱求助。
何雨柱利用自己作为轧钢厂主任的影响力,为于曼争取到了居委会普通办事员的职位。
这份工作让于曼底气十足,回家后说话也比以往大声了许多。
这些年许大茂收敛了许多,特别是面对何雨柱时。
尽管内心仍对何雨柱有所轻视,但他明白实力差距的事实。
然而,何雨柱不在场时,他依然是那个张扬跋扈的许大茂。
最近,许大茂在家门口建了个防震棚,既不参与院里的事务,也不关心何雨柱与大家的关系。
他只专注于自己的生活,认为大院里的人没什么值得利用的价值。
若贾建设副厂长还在后院,或许他会去凑热闹,但如今贾副厂长在中院,他对后院的事情毫无兴趣。
至于二大爷,因过去的恩怨,多年来与许大茂关系一直不佳。
许大茂打算独自闯荡,也不愿多费口舌。
如此看来,后院的局面还算平稳。
至少大家还能勉强维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