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竟厂内大小事务皆有人负责,若无问题,他无需多操心。
说实话,这厂长职位比他之前任董事长时轻松得多。
转眼两月过去,贾建设终于听到好消息——部分人的财产,特别是房产,已归还原主。
这些人心中充满恐惧,唯恐再次失去已有之物,于是有人动了变卖的念头。
切莫以为他们的想法荒唐可笑,毕竟这是血泪换来的经验。
试想,就像过去农村的自留地,时而归私,时而归公,反反复复不知折腾了多少次。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这里便不多列举。
所以他们心生畏惧,是真心害怕再经历一次失去。
然而贾建设却不惧此忧。
听到消息后,他仅感惊讶,从没想过在“房改房”之前就能交易房产,如今得知在此阶段即可操作,只需与街道签订协议便可完成。
此事纯属偶然得知,前几天探望老友李主任时,对方提及此事,甚至提到有些无法归还的房产还需街道协助处理。
至于具体原因,留给读者自行思考。
李主任年事已高,享受安逸生活,其二子现已调回燕京城,在区内任职,也算继承父业。
贾建设对李主任满怀感激,当年若非李主任引荐进入街道工作,他的未来或许不会如此顺遂。
他并非忘恩负义之人,回国后常抽空看望李主任。
言归正传,贾建设委托现任大前门街道主任谢康帮忙打听购房事宜。
若是四合院,希望能是几进几出的大宅,若能保留古韵尤佳。
他并不贪多,只求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套。
思想转变后的贾建设已不再执着于收藏旧物或囤积房产。
以他目前的财力,那些不过是小儿科。
他更倾向于购置临街商铺,计划将国内首笔投资放在酒店餐饮行业。
民以食为天,他两辈子都从事厨艺,投身餐饮业自然顺理成章。
身边还有两位厨师,不开饭店又能做什么?
除了餐饮,他还打算组建一支运输队。
那时候流行“下海”,社会上流传着“当教授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
他计划整合轧钢厂的资源,再通过人脉搞几辆车,立刻就能组建一支成熟的运输队。
利用巴尔特的关系,还能搞到更多牛羊供应饭店,让酒店、饭店、运输队形成互补,盈利并非难事。
但贾建设内心更向往高科技产业。
后世龙国因西方封锁,在许多领域受限,尤其是半导体行业。
即便在他穿越那年,龙国仍未攻克芯片技术难关,良品率极低,大规模生产无利可图。
他希望改变现状,至少改善关键环节。
七年来,他在多家未来知名跨国企业中持股,却因国情限制,无法涉足高科技领域。
目前环境下,他只能经营自己感兴趣的生意,实则也是打发时间。
有人会问,为何不进军房地产?那利润丰厚。
但贾建设鄙视此行业,认为它不过是开发商用国家资金盘剥普通百姓。
后世高房价皆由这些企业操控,许多人奋斗一生只为买房,他不愿参与这种掠夺行为。
他有其他赚钱途径,何须染指其中?
说实在的,单凭他如今的财富和空间内的资产,他早就够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了。
但他总觉得既然穿越来一趟,总得干点有意义的事。
这便是他为何回来的缘由。
不然的话,他何必放弃外面的好日子,非要跑回来自讨苦吃?
人生在世,总得有点追求,这样活着才有滋味!丁
转眼快过年了。
今年贾建设打算好好庆祝一番。
历经十年的大探索虽已结束,虽然其他地方变化不大,但如今燕京城已能让居民稍微安心生活。
对了,前阵子贾建设托谢康弄来了五个大宅院,全是三进三出的格局,大致保留了原貌。
他计划年后再好好整理一番,这事目前只有少数人知道。
除这五处宅院,他又买了十几处临街小院。
再过两三年,若政策放开,他打算将这些小院改造成火锅店。
至于想找到适合建大型酒店的地皮,依旧没有头绪。
记得影视剧里,娄晓娥开的大饭店似乎是某位大领导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