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魂穿民国1903 > 第119章又有零元购了

第119章又有零元购了

张大毛快速的在仓库里面收着丝绸,茶叶,和瓷器。¨我¨地¨书/城* `芜·错·内¨容·

只用了十几分钟就把偌大一个仓库收的干干净净。

翻过高墙来到另外一个仓库,这里的仓库是连成排的,一间仓库挨着一间仓库

高大的仓库整齐排列着,张大毛打开了第一个仓库的大门,透出一股棉花而质朴的气息。

走进仓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的棉布和麻布。棉布一卷卷整齐地码放着,洁白如雪的棉布,在昏黄的手电筒的光线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泽。

仿佛在诉说着它的温暖与舒适。细腻柔软手指能感受到那丝滑的触感,让人忍不住想象着用它们制成的衣物穿在身上的惬意。

而旁边一捆捆的麻布则显得更为粗犷。它们颜色灰白看着没有那么新,粗糙的纹理仿佛记录着它们要历经的风雨和辛勤的磨练。

这些麻布紧密地捆扎在一起,很多的穷苦人都是穿着这样的麻布衣服,它们也可以用于制作各种耐用的物品,如麻袋、帐篷等。

仓库里弥漫着淡淡的纤维气息,混合着些许灰尘的味道。偶尔有一丝微风从门缝中吹进来,轻轻拂动着棉布的边缘,发出沙沙的声响。在这个装满了棉布和麻布的仓库里,正好解决了,现在那么多的劳工和灾民都需要更换衣服问题。

张大毛快速的一路走,一路往空间里面收棉布和麻布,空间里挨着堆放物品的地方,就像下雨一样不停的往下掉东西。

在这个仓库里面的棉布就有70多吨,麻布150多吨。只用了几分钟就解决完这个仓库,还在里面放了一些柴火还撒了一些汽油,等把这些仓库都收的差不多了,就给它放一把火烧了,来个死无对证。

现在介绍一下:1905年大清帝国风雨飘摇,沦为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日本、美国、英国和法国纷纷将大量布匹倾销至大清国。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纺织业发展迅猛。凭借着相对较近的地理位置和不断提升的生产技术,这一年向大清倾销的布匹数量惊人,粗略估计高达数百万匹。其布匹以价格相对低廉、款式新颖,在大清中低端市场占据了不小的份额,尤其是在沿海和一些交通便利的城市,日本布匹随处可见。

美国工业发达,纺织产业规模庞大。这一年销往大清的布匹也不在少数,约有几十万匹。美国布匹质量上乘,多面向大清的中高端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高档商铺销售。

英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是最早向大清倾销商品的国家之一。/E_Z\晓`税!网/ ~首!发-1905年,英国销往大清的布匹依旧保持着较大的规模,约有近百万匹。其凭借着先进的纺织技术和成熟的贸易体系,长期在大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法国的纺织业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闻名。这一年法国向大清输出了约十几万匹布匹,主要针对大清的贵族和富裕阶层,在奢侈品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布匹如潮水般涌入大清,严重冲击了本土的纺织业,进一步加剧了大清经济的困境。

事实上大清帝国的纺织业十分的落后,老百姓有一些会织布的地区几乎都在江南,或者说是南方地区。

只有蚕丝工艺是大清帝国拿的出手的东西,但是老百姓根本买不起,穿不起。

最重要的一点的丝绸不是很保暖,一般都是在内衣用,如果用蚕丝在外衣外套,那需要非常多的丝绸,锦缎。

对老百姓来说那简首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所有大清国的麻布,棉布几乎都来自民间,还一些老字号的作坊维持,社会是用的布匹,麻布,麻衣。

自从列国用洋枪、洋炮敲开大清帝国的大门开始,民间的作坊被先进的技术工艺冲击,大清帝国的布匹市场几乎被冲击的垮掉。

外国的布匹,棉布,麻布制造的快捷又漂亮板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价格便宜!

这使得一些以织布为生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最早开始引进外国技术的人!

陈启沅(1834-1885)在1873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机械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引进蒸汽缫丝技术,推动缫丝业从手工向机械化转变,但这是缫丝技术而非织布技术。

张謇(1853-1926)在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引进西方纺织设备(如纺纱机、织布机),推动纺织业现代化,但时间晚于陈启沅的缫丝厂。

张謇在大生纱厂引进了 1342台织布机 。大生纱厂于1905年正式投产,初期以20支以下棉纱和白棉布为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