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中嵌着半枚翡翠耳坠——与沈素秋当掉的那只恰好成对。
"顾先生可知浑天仪为何有三百六十五道刻度?"突然出现的佐藤踩着满地星图残片,"就像《璇玑图》八百四十字能组成三千八百首诗,天津卫的地下河道,也藏着三百六十五条走私密道。"
瓦当碎裂声再度响起。二十年前殉职的文物监察官后代们从四面八方现身,他们后颈的六瓣梅刺青在火把下连成血色星河。顾明舟突然明白沈素秋为何选择滚针技法——皮肤上的运河图遇热会显现第二层星象标记。老西开教堂地宫的霉味混着血腥气,顾明舟攥着那半片银锁,锁齿间的暗红锈迹在火折子下泛着诡异光泽。三日前义成当铺的朝奉说过,沈家大火那夜当铺收了件带牙印的长命锁,当票上的拇指纹与沈素秋十指档案完全吻合。
!"顾先生看这火浣布可眼熟?"佐藤的声音从穹顶传来,一片织金布料飘落在顾明舟肩头。那是他在天后宫暗格里见过的《璇玑图》装裱材料,此刻却浸着新鲜的血渍。二十八星宿图在摇晃的光影里开始移位,昴宿星官的位置赫然露出个枪孔。
瓦砾堆里传来三弦琴的颤音。灰鼠袄老者从断墙后转出,琴箱裂口处滴落的不是血,而是带着松烟墨香的黑水。"当年璇玑社护送《璇玑图》出京,在廊坊遭劫时..."老者突然撕开衣襟,胸口烫伤的六瓣梅刺青下,竟覆盖着日本陆军情报部的鸢尾花徽章。
顾明舟的指尖触到袖中犀角针顶的机括,沈素秋用头发绣的密码突然在脑海浮现——那些看似凌乱的针脚,实则是用苏绣"套针"技法层叠出的摩尔斯电码。当他把星图残片按火灾温度报告所示角度倾斜,焦痕边缘显出一串经纬度:北纬39°08',东经117°12'。金刚桥下的冰窟窿泛着蓝光,顾明舟按坐标潜入时,怀表指针正指向当年沈家起火时刻。水底沉着的不是预期中的青铜箱,而是具被铁链锁住的青骨骷髅,肋骨间卡着支鎏金点翠簪子——与璇玑社合影里沈素秋所戴的菊纹簪一模一样。
英租界维多利亚医院的地下停尸房,法医指着x光片上的金属阴影:"沈小姐头骨内侧嵌着微型胶片,看腐蚀痕迹...至少二十年。"显影液里浮出的却是1925年鹤丸号货物清单,沈墨卿的签名旁多出一行稚嫩笔迹:"爹爹,素秋怕"。
佐藤的突然造访带着玉雕梅瓶,瓶身浮刻的百子图在酒精灯下投影出天津卫地图。"沈小姐七岁就能用双面绣仿制《清明上河图》,"他转动瓶颈,投影中的日租界亮起密密麻麻的红点,"帝国需要这样的天才,可惜她选了最蠢的路。"
顾明舟的钢笔突然刺穿梅瓶夹层,未燃尽的信纸残片飘落,焦糊的"金百合计划"字样下方,沈素秋的绣线补全了关键信息:二月二,塘沽港,昭和制钢所货轮,编号黑潮丸。沈家老宅废墟的槐树上悬着七七四十九盏招魂灯,顾明舟握着菊纹簪站在断井颓垣间。簪头磁石牵引着他走向半截焦黑房梁,月光穿透虫蛀的木纹,在地面投出奇异的几何图形——正是《璇玑图》缺失的"仁智怀德圣虞唐"片段。
"顾侦探可知璇玑二字的深意?"佐藤的皮鞋碾过满地碎瓷,手中捧着的鎏金漆盒里,半幅带弹孔的《璇玑图》正渗出暗红液体,"北斗七星谓之璇,纺织机轴称作玑。沈小姐既是星图,也是织机。"他突然掀开漆盒夹层,八百四十个织金小楷在腥风里悬浮成银河。
顾明舟的钢笔尖刺破食指,血珠滴在磁石指引的位置。地底传来齿轮咬合的轰鸣,沈素秋七岁时埋下的青铜匣破土而出。匣内褪色的双面绣上,穿和服的女童正在临摹《丧乱帖》,耳垂两点朱砂痣红得刺眼——与沈家户籍册记载的"双儿"特征完全吻合。塘沽港的探照灯扫过"黑潮丸"货轮时,顾明舟正用犀角针顶撬开三等舱的暗格。沈素秋用滚针刺在背上的运河图经海风侵蚀,竟浮现出第二层日文标注:"横滨港三号码头,金百合皇室藏品第柒玖肆号"。
货舱突然灯光大亮。二十具桐木棺材整齐排列,每具棺盖都钉着六瓣梅花形状的铜钉。佐藤的声音从广播系统传来:"这些本该是1925年鹤丸号的货物,多亏沈监察调包了海关火漆印..."第七具棺材突然爆开,穿明制袄裙的沈素秋尸身端坐其中,双手交叠处放着个鎏金浑天仪。
"帝国三十年前就开始培养文物猎犬。"佐藤将x光片甩在棺椁上,沈素秋骨骼浮现出细密的金线刺绣,"从七岁植入记忆芯片,到二十岁成为活体密码本,这才是真正的金百合艺术。"
顾明舟的瑞士军刀划过浑天仪晷针,三百六十五道刻痕突然迸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