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月禾与叶青霜在药瞎子的默许和偶尔指点下,正式在前堂坐诊。?w_e*n_x^u-e,b~o·o?k′.,c.o¢m¢叶青霜她虽然年轻且有孕在身,但药王谷嫡传的医术绝非浪得虚名。起初,凉州百姓见是年轻女大夫,难免有些疑虑。
但很快,几桩疑难杂症在她们手下药到病除的消息便不胫而走。
一个守备营老卒多年沉疴的腿疾,被苏月禾几副膏药配合针灸缓解了大半。还有一个富商小妾难产,稳婆束手无策,叶青霜临危受命,几针下去母子平安;甚至连凉州府衙一位师爷的老娘,缠绵病榻数月,请遍名医无效,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到竹溪药铺,竟也被叶青霜妙手回春…
苏月禾与叶青霜医术精湛,待人温和耐心,诊金更是公道,甚至对实在贫苦的病人,常常只收个药材本钱,甚至分文不取。很快,“竹溪药铺有位活菩萨般的女神医”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遍了凉州城的大街小巷。每日药铺前堂都排起了长队,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这仅仅是开始。
在苏月禾的授意下,竹溪药铺的“善举”规模迅速扩大。\x~x`s-c~m¢s/.?c·o¨m?
每逢初一、十五,药铺门口必定支起几口大锅,由丽娘带着伙计们熬煮防治风寒暑热、调理脾胃的“平安汤”,免费分发给城中的穷苦百姓、孤寡老人和流民。药汤用料扎实,效果显着,在缺医少药的边城,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凉州地处边塞,气候恶劣,冬日苦寒。苏月禾又组织人手,大量收购便宜的姜、枣、红糖,加上几味驱寒药材,制成廉价的“驱寒包”,同样在冬日免费发放。她还特意嘱咐,优先照顾那些在城墙根下、破庙里瑟瑟发抖的流民和乞丐。
更令人称道的是,苏月禾并非简单地施舍。她利用药铺收购药材的渠道,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向凉州周边山民、农户收购他们采挖或种植的普通药材。这既保证了药铺的药材供应,又实实在在地给那些生活在贫瘠之地的穷苦人增加了一条活路。
许多山民感激涕零,采到好药都优先送到竹溪药铺,药铺的药材来源反而更加稳定和优质。
她还通过丽娘打通市井中的关系,暗中资助了几个濒临倒闭的孤儿棚,定期送去米粮和常用的伤风感冒药材,确保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能熬过寒冬。o咸+鱼?看
这些举措,如同涓涓细流,无声地浸润着凉州这片干涸而粗粝的土地。百姓们是最朴实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记在心里。
“竹溪药铺的苏娘子,那是真菩萨下凡啊!”
“叶神医妙手仁心,救了我家老汉的命,还不收钱…”
“要不是竹溪药铺的‘平安汤’,我老娘那个冬天怕是熬不过去了…”
“苏娘子心善,收我们的药材价钱公道,比那些黑心药贩子强多了!”
“活菩萨”、“大善人”、“凉州城的福星”…种种赞誉,如同潮水般在凉州城内外涌动。竹溪药铺的名声,不再仅仅是一个医术好的药铺,更成为了凉州百姓心中一处温暖的避风港,一个代表着希望和善意的符号。其影响力,迅速从凉州府城,辐射到周边的城镇乡野。
这股汹涌的民意,形成了一道无形却坚韧无比的屏障。
暗中窥伺竹溪药铺的各方势力,尤其是那些觊觎琼州商路、时刻想扑上来咬一口的“豺狼”,此刻的感受只能用“憋屈”和“气急败坏”来形容。
城西,一座装饰奢华却透着暴发户气息的宅邸内。
“废物!一群废物!”一个穿着锦缎长袍、身材肥胖的中年男子,正将手中的青瓷茶盏狠狠摔在地上,碎片和茶水四溅。他正是凉州本地最大的药材商之一,也是觊觎琼州商路的主要势力头目之一,姓钱,人称钱半城,这半个凉州城的药材生意都归他管。
“老爷息怒!”下首一个师爷模样的瘦子,战战兢兢地劝道。
“息怒?我息个屁!”钱半城气得脸上的肥肉都在抖动,指着门外竹溪药铺的方向,“看看!都给我好好看看!那姓苏的娘们,带着个瞎子老头和怀孕的师妹,这才多久?!满城的人都在夸她们是活菩萨!咱们之前好不容易收买的几个府衙小吏,现在路过竹溪药铺都绕着走!连刘癞子(刘班头)那个见钱眼开的家伙,昨天都跟老子说,现在动竹溪药铺,就是捅马蜂窝,惹众怒!他不敢!”
他喘着粗气,眼中满是嫉妒和怨毒:“施药?收药材?还他妈免费给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