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觉得这日子幸福又有盼头。
※
邵云安和王石井没有去送蒋康宁。大屋那边也没有人来找王石井去跟岑老套交情。
王青、赵丛博和王衍每天上午在邵云安这边学习,下午去岑老那边开小灶。有时候,三人是在岑老府上,有时候是在县学。
妮子则是两天去一次岑老府上跟着岑夫人学琴。
邵云安和王石井不用接送,都是王书平和赵元德轮流接送,王石井把家里的骡车拿给他们用。
里正家的声望在赵丛博能进“白月书院”后迅速提升,王文和这一族长的威望也因为孙子得以进入“白月书院”有了挽回。
能进“白月书院”,至少都能是个童生郎!而在“白月书院”读书的学生,几乎都能进入县学!
!进入县学,又有学正大人开小灶,那秀才公还远吗!
别看村里人总是把状元状元挂在嘴上,对他们来说,能考上秀才都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喜事了。
那王枝松再聪慧,也没能进入“白月书院”,也没能让学正大人给他开小灶,甚至他都被县学给撵了回来!
原本因为王书平的年龄不支持他接任族长的王氏族人,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
王文和现在是又有了奔头,他再支撑两年,等孙子在“白月书院”读出个名堂,他就推儿子王文和继任族长之位。
王文和对王石井和邵云安的态度也变了,感激,又愧疚,特别是对王石井。
现在他还有一件心事,就是对于王青和王妮,哦,现在不能叫王妮,得叫王璟妍了。
王石井对于两个孩子和邵云安入族谱一事一直不松口,王文和心塞又忧虑。
其实村子里被两人弄得很心塞的人不少,但都不关邵云安什么事。至于王石井,哦,村里人都知道他家邵云安做主。
炕桌旁,王石井和邵云安一家6口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锅。蘸料有香油蒜碟、芝麻碟、芝麻辣椒油碟。
郭子榆和郭子牧一开始还有点不知怎么下筷子,等吃开了,两人没一会儿就放开了,因为有最能活跃气氛的邵云安在。
两人已经没有初来时那么拘谨,郭子榆会很顺口地喊两人“石井”、“云安”,郭子牧会喊两人“王哥”、“云安”。
郭子榆被辣的脸通红,说:“云安,这火锅完全可以去县上开铺子。你这芝麻酱味道太好了,我以前也吃过,没有这么香。
你去县上开这火锅的铺子,准能铮钱,‘一丈轩’的芝麻酱可能都没你做的好吃。”
郭子榆其实很纳闷这两夫夫的钱都是哪来的。来了有十天了,郭子牧是打死不出门,但郭子榆会出去。
再加上不时有人过来找王石井和邵云安,郭子榆也大概了解到这一家的情况。
也知道了在县上被他们听了好几耳朵的菊花茶、果酱;以及因为香味太浓,他们两人每次都绕道避开的肉夹馍和串串香是出自谁手。
正因为知道,郭子榆才万分不解,这两人怎么净把挣钱的买卖往外推?
郭子牧也觉得邵云安完全可以去县上开铺子,邵云安摇摇头,说:“开铺子最累了,你们想开你们去开。火锅和芝麻酱,我就在家做来自己吃。”
郭子榆和郭子牧齐摇头,他们才不要离开秀水村。
邵云安接着说:“我要有什么点子都去卖钱,绝对得累死。这芝麻酱吃得香是吧,但费时费力啊。
我找你们打听消息那回,卖了蝶妆阁三块石头就挣了好几百两银子。
菊花茶和果酱的方子拿给孙氏一族和赵氏一族,又是一笔进项。我自己做的菊花茶卖给‘一丈轩’也挣了不少。
所以你们别看我和井哥好像整天游手好闲的,家里其实不缺钱。
不然我怎么可能盖那么大的房子,还买地。现在这破屋和前后一大片院子,也都是我的。西边靠近村子的那片山,也是我家的。”
“嘶——”
郭子榆和郭子牧手里的筷子差点掉了。
“所以没必要去受累开铺子。”邵云安指指火锅,“我经常跟青哥儿和妮子说,不要做钱财的奴隶。
这钱财是好东西,没有它不行;太一味地追求它,又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丧良心的王八蛋。
钱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能耐挣到够自己花的就成,没必要累死累活钻钱眼子里。
钱是挣不完的,要会挣钱,更要会享受生活。咱们能围坐在一起,在大冷的天吃着热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