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o?m!
待王石井说完,蒋康宁激动地说:“石井,大哥太谢谢你们了!若不是把熙哥儿送过来,若不是你和云安精心照顾他,他还不知何时才能好起来。你和云安是大哥一家的恩人!那个宋家你放心,大哥不会让他们再去找你的麻烦。”王石井忙道:“大哥,你我之间哪里能说‘恩人’!当初要不是您出手相助,要不是您做我和云安的靠山,我和云安就没有现在的安生日子郭,我二人也不可能成为爹的义子。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什么感激不感激的。宋家那边还当真需要大哥您出面。”王石井把他和邵云安的顾虑说出来。对律法的理解肯定是蒋康宁这个县令最在行,他当即表示他会处理,让两个弟弟把心放肚子里。 有大哥这句话,王石井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他还要去寄信,顺便问了大哥是否也要写封信。蒋康宁肯定也是要写的。蒋沫熙的事是他与兄长心里的痛。蒋沫熙能好起来,对他和兄长,尤其是兄长来说意味着苦难少了一大半。蒋康宁深吸了几口气,说:“可惜大哥现在不在京城,最快也要两个多月才能回京。”蒋康辰离京前给蒋康宁和邵云安分别写了一封信,告诉两人他要去虎行关送一批粮草。这也是“救助基金”为边关的将士们救助的第一批物资。作为君后的内官,由蒋康辰跑这一趟最为合适,当然也有让他先离开京城避一避某些人的关系。蒋康辰信上也说了,他这一趟也是要把邵云安和王石井捐出的那笔钱带过去。王石井也很可惜,但信还是要寄去,等蒋康辰回来他就可能马上看到了。王石井道:“康辰大哥从边关回来知道熙哥儿好了,肯定会急着赶过来。”“那一定!”蒋康宁现在就想冲去秀水村了。奈何他是县令,还有公务在身不能说跑就跑,但他今天肯定是要“回”村一趟的。蒋康宁难言激动地说:“我放衙后过去,顺便接上青哥儿。”王石井:“那行,我回去的晚,家里就交给大哥招呼了。”“行!”这一天,蒋康宁就跟屁股上长了刺一样,坐也坐不住。王石井去里正那里拿回了留底的那份和离书,重新写了一张。正常的和离书需要两个人画押,相当于夫妻两人和平分手。宋玉花跑了,第一份的和离书只有王石井一个人的手印。里正拿着和离书作为证人去县衙把王石井的婚配情况更改为和离,但并没有标注宋玉花离家。王石井拿回了第一份和离书,第二份就不是“和离书”了,而是“放妻书”。放妻书上写了宋玉花在丈夫服徭役期间,因不堪忍受婆母的苛待,抛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离家,至今下落不明。王石井作为夫君,愿意放宋玉花归家。但因宋玉花抛下孩子私自离家,且离家时带走了王石井留下的值钱之物,按律徒三年。王石井对钱财不予追究,宋玉花不再为其与王石井所生子女之母;宋玉花与王石井所生子女不再认宋玉花为其母。这份放妻书不仅有王石井的手印,还有衙门出具的对宋玉花判罚的官方文书,和王石井按了手印的不追究说明。但说明上也写了,宋玉花日后若要认回子女,王石井可按律追究其偷盗家财私逃之罪。县衙对“放妻书”和这份说明也做了留底。之后,蒋康宁派衙役去青山村跑了一趟,把对宋玉花的判罚贴在了青山村。因为景氏当众说出宋玉花离开前给了宋巴子20两银子,衙役又去了宋巴子家让他们交出那20两的“不义之财”。宋巴子哪拿得出啊,他拿的出景氏也绝对不能给。景氏坐在地上嚎哭,衙役就把宋巴子和肖大榆给带走了。拿不出钱就做苦力偿债吧。景氏是悔不当初,却也不敢去秀水村让王石井求情。衙役带走了宋巴子和肖大榆,也顺便带走了青山村的里正。王石井和邵云安想不到,蒋康宁却是听王石井说了宋玉花离家前还回了趟娘家,他就猛然想到了宋玉花出门在外的路引问题。宋玉花是私自离家,肯定拿不到路引。她拿了那么多钱财跑出去,肯定也不是要做流民的,那她就需要身份。什么身份?除了路引还有“做工纸”!“做工纸”不是燕国的律法明确可有的,是一些富庶的府县让本地的经济更活跃出台的政策。比如敕南府整体经济实力不错。因为经济实力不错,人口就相对较多。农闲时想进城找活干的人多,也确实有不少活计需要人来做,那就出台“做工纸”,让本地的人口流动起来。宋玉花如果铁了心地要跑,至少得跑出永修县。她不想做流民被抓,就必须有“做工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