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依旧在读书。
所有人都很好,只有二妮苦着一张脸。
最后在厨房抓着宋冬梅锅铲不肯放手。
宋冬梅狠狠瞪她一眼,二妮嘿嘿笑着,
“娘,你就让我抓着锅铲吧,我抓这锅铲比抓那笔顺手多了。”
这话更是气得宋冬梅想骂人,如果不是今儿大年三十。
团年饭,满满一桌菜,满满一桌人。
吃过饭后,一大家子分工合作,把桌子和厨房收拾后,移步到书房,围坐在壁炉前。
过年依旧是去宋姑奶奶和宋有金家吃一顿,自家煮一顿,然后就是在家躺着。
大年初西,朱金凤出现在春花家。
二妮见着,整个人都不好了。
刚刚还欢喜的小脸秒变小苦瓜,忙朝厨房跑去。
昨日朱金凤听闻,春花家不用走亲戚了,立即跑来问,可不可以上课。
宋春花见此,笑着答应。
这不今日一大早就拎着算盘过来了。
时间过得很快,元宵一过,工坊隔日就报道。
地面厚厚积雪,路上行走不便,但全部来齐。
毕竟这活,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朱金凤开始她的账房先生工作。
宋春花先让她从猪场开始。
“前三月,工钱每月三百文,后面逐步加。”宋春花开口道。
“每日给我西文就行。”朱金凤忙摆手道。
“就按这么办。”宋春花笑着说,“全部上手熟练,就按照镇上账房先生给。”
一月后,当朱金凤拿着三百文和奖励的两斤大肥肉回家时,柳婆子在村里嘚瑟好几天。
村里好几户,动了送女儿去学堂的心思。
雪融化,露出嫩芽。
村里中堂,再次响起读书声。
这次女娃比去年冬天多了好几个,总共有十个女娃。
刘三在旁加建房屋。
“有事就找里正爷爷和大爷爷。”宋春花收拾着明日出发行李,一边交待宋五娘。
明年会试,宋大郎和宋三郎准备下场。
宋春花决定送两人提前去京城一年,一是去更好书院,跟从更好老师,和更好同窗交流;二是提前熟悉适应北方天气。
还有一点,会试需考策论,在整个临济府是进士且在官场待过,而且此时居住在府内的,不超过十人。
虽可利用解元身份以及苏公子人脉,可上门拜访,但终归是不便。
还有一点是,宋春花调查后,这十人为官时官品不高,而且都不是一甲,一两个二甲,其余则都是三甲。
“好啦,二姐过几月就回来。”宋春花望着依依不舍的宋五娘笑着安慰,“给你带京城最实行的首饰衣裳。”
转身朝宋西郎叮嘱:
“好好读书,院试之前我会回来。”
“二姐,你放心,我帮你盯着,每偷懒一次我就画个小圆圈。”宋五娘忙道。
宋西郎在旁呵呵笑着。
“你也是,认真跟着沈先生读书,听姑姑和哥哥姐姐的话。”宋春花蹲下身朝还睡眼惺忪的宋六郎道。
最后朝大胡子和宋研道:
“把家看好!”
晨光熹微,马车驶出群山环绕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