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重如泰山的图纸时,微微颤抖起来。
他恭敬万分地将图纸捧在手中,视若珍宝。
刹那之间,他心中了然,豁然开朗!
陛下之心,早己洞悉天机,远瞩未来百年乃至千年!
师夷长技,以制夷狄!
这即将开始的第七次下西洋,其意义之深远,责任之重大,己经远远超越了以往任何一次波澜壮阔的远洋航行!
这,不再仅仅是为了彰显天朝上国的赫赫威仪。
这,也不再仅仅是为了播撒皇恩浩荡的无边仁德。
这是为了庞大无匹的大明帝国,探明未来前行的正确航向!
这是为了古老而伟大的华夏民族,刺探那些潜藏在迷雾中的未知强敌!
这是为了后世子孙,学习那些能够救亡图存、强国兴邦的先进技艺!
这,将是一场赌上大明国运,关乎整个华夏文明生死存亡的战略大远征!
“奴婢,遵旨!”
郑和猛地跪倒在地,重重叩首。
他的额头,紧紧贴在那冰冷而坚硬的金砖之上。
声音因难以抑制的激动而微微沙哑,却透着一股斩钉截铁、九死不悔的决绝与悲壮!
他的心,在这一刻,与这位雄才大略、目光如炬的永乐大帝一同,望向了那片波涛汹涌、充满未知与凶险的西方海洋。
紧随其后,兵部尚书便接到了一道措辞空前严厉的圣旨。
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以最快速度,全力扩建大明水师!
宝船船队的现有数量和整体规模,必须在目前的基础之上,至少翻上一番!
所有新近设计并开始建造的宝船,不仅要保持其冠绝当世的强大远洋航行能力。
更要大幅度提升其坚固程度、火力强度以及整体作战能力!
未来大明水师,必须能打硬仗。
更要能打胜仗!
兵部尚书接到这道圣旨时,手都有些发抖。
如此巨大的财政耗费,近乎疯狂的资源倾斜,他本能地想要开口。
哪怕只是委婉地谏言几句。
然而,朱棣那句冰冷刺骨的警示,在他耳边轰然炸响。
“莫非,你也想让朕的后世子孙,也如天幕之中那般,国都被人轻易攻破?”
“亿万百姓任人宰割?”
“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永世不得翻身吗?!”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兵部尚书的心口。
饱含怒火的警示之下,他立刻将所有到了嘴边的话,连同口水,全部硬生生咽了回去。
冷汗,瞬间浸透了他的朝服。
他噤若寒蝉,躬身领命,再不敢有丝毫异议。
秦。
汉。
唐。
明……
这些曾经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上,创造了无上辉煌与至高荣耀的强大王朝。
在天幕那血淋淋、惨不忍睹的未来景象的强烈刺激之下。
不约而同,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内,都将他们锐利如鹰隼般的目光,投向了那片曾被他们长期忽视,甚至一度视为蛮荒险途的蔚蓝海洋。
然而,这些雄心壮志的帝王们,很快便面临了一系列前所未有,且极为相似的共同挑战。
习惯了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以及那早己根深蒂固的大陆霸权固有思维。
这使得这些庞大的帝国,对于广阔而陌生的海洋,其认知几乎等同于一片空白。
如何设计并建造出真正合格、能够抵御远洋惊涛骇浪、足以进行跨海远程作战的强大远洋船只?
图纸从何而来?
技术又在哪里?
如何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培养出大批合格且经验丰富的航海人才,以及骁勇善战的水师官兵?
那些世代生活在陆地上的勇士,如何才能适应海上的颠簸与那未知的凶险?
支撑如此庞大舰队的建造、日常维护与持续远征所需的巨额财政支出,又该从何处筹措?
如何才能长久维系,而不至于国库空虚,重蹈覆辙?
全新的海战模式,与他们所熟知的传统陆地排兵布阵、冲锋陷阵的作战方式截然不同。
这又该如何学习、演练与适应?
一切,都是未知。
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艰难摸索。
各朝各代最顶尖的工匠巨匠们,在极其有限的参考资料与落后技术条件的限制下,废寝忘食,殚精竭虑。
他们对着那些来自遥远未来、模糊不清